东湖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微信登录

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搜索
楼主: 薤叟

[历史之书] 【禅语典故】(不断添加)

[复制链接]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9 09:10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以平常心看平常事

六祖说:行亦禅,坐亦禅,行住坐卧体安然。
禅也罢,佛法也罢,都在现实世界中,要去发现。

曾经,五台山的智通师,一日,曾大叫:我悟了。
众人问他:悟了什么?
他说:师姑原来是女人作的。
废话,师姑不是女人,难道是男人吗?
但是,这是废话吗?
            
日本的道元禅师来中国学法,他的心得体会是:眼睛是横着长的,鼻子是竖着长的。
众人听了他的体会,取笑他。
但是,该被取笑的难道是他吗?

古语说: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又说:柳绿花红,春来草自青。
宋代一尼姑悟道诗写道:
终日寻春不见春,
芒鞋踏破岭头云。
归来笑捻梅花嗅,
春在枝头已十分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 
有对禅师有这样的对话:
问:修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?
答:我正在认真的修行。
问:大师也要修行吗?
答:我要穿衣和吃饭。
            
可见,佛法并不神妙,要以平常心看平常事,从平常事中见佛法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0 09:17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要有得失的心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当年,达磨祖师到南京,见梁武帝,武帝问他:我执政以来,建寺、度僧、印经,功德如何?
达磨回答他:没有功德。
为此,梁武帝很生气。达磨见话不投机,便一苇渡江到江北去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当然,达磨是从本质上讲,如从人天的角度上讲,是有福报的。但是,梁武帝对自己的善行得意扬扬,极力炫耀,说明其做善事,带有极大的功利性,或为名声、或为求功德。这样,其功德就打了个折扣。所以,中国人很讲究积阴德,即做好事要默默地做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有个老木匠,要退休了,临退休前,老板找他说:你要退休了,退休前,能否再建最后一座房子。他一听,很不高兴,想,要退休了,还要叫我建一座房子,太过份了。可毕竟是几十年的老板求他,就勉强答应,但他建时,马马虎虎,用的是次等料,活做的也不细,草草地建毕,就要求验收了。
当房子验收完,老板郑重地把房钥匙交给了他,原来,这房子是老板建给他自己养老的。这时,他惭愧不巳。


不少人办事,先考虑自己的得失,就像生意人做生意一样,只考虑我做这一桩生意,会得到什么。但是,做好事,不求回报,才是最大的回报。否则,往往事与愿违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12-10 10:40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难得先生一日复一日,赞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1 09:26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妒忌伤人伤己

有个人娶了两位妻子,这两个妻子都非常喜欢吃醋,如果丈夫比较接近其中一位妻子,另一位一定大发脾气。这丈夫无可奈何,所以晚上睡觉时只好睡在两个人中间,丝毫不敢靠近任何一位妻子,以免其中一人生气。
有天下了大雨,屋里漏水,水和泥沙刚好都滴落在丈夫眼睛上,丈夫因为怕妻子生气,不敢转身避雨,结果眼睛就这样被弄瞎了。

夫妻相处,理应和谐共处,互相照顾。彼此妒忌,反而伤了自己,也伤了别人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2 09:12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高帽
   
老师指教自己即将赴任的弟子说:官场不易,要特别谨慎。
弟子:不怕,已备百顶高帽,逢人一顶。
老师:吾辈当官,不能走歪门邪道。
弟子:老师讲得对,不过这世上,有几个像老师,不喜高帽的。
老师:说也是。
弟子出门就对人说:我高帽剩99顶了。

可见,会说不会做,是画饼充饥,无济于事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4 08:59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但愿自己平等待人,不求他人平等待己
      
         
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位将军,他希望皇帝提拔他到更重要的岗位,皇帝问他理由是什么,他说:我长期服役,并且,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。
皇帝知道这将军是个比较平庸的人,不宜担任更高的职务。因此,他就指着他的马对将军玩笑地说:亲爱的将军,它们长期追随我,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,但他们至今还只是只马。

有个故事说:一瓜农种出了个大南瓜,很惊喜,把它献给了国王。
国王很高兴,认为瓜农很忠心,就赏他一匹骏马。
一个财主听了,想,送个南瓜,就得匹马,那我送一匹骏马,国王一定会给我诸多珠宝或什么贵重物品了。
于是,财主献了一匹价值昂贵的骏马给国王。
国王也很高兴,吩咐手下:把瓜农敬献的南瓜,赏给献骏马的人吧!
财主回去后,抱怨国王不平等。
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 
讲究平等心,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。但是,我们不应因此而奢求别人都要以平等心对待自己。可不能有财主的心态。一切,要顺其自然。一旦有了比较,就有了分别心,便有了烦恼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5 10:18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肯放下

佛陀住持时,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。
佛陀立即要求婆罗门放下。
婆罗门便将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。
佛陀继而又要婆罗门放下。
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。
两个花瓶都已经放下了。
然而,佛陀还是对他说:“放下。”
黑指婆罗门于是困惑了,现在已经两手空空,没有什么可以放下的。于是请示佛陀。
佛陀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我并没叫你放下你的花瓶。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、六尘和六识。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,再没有什么了,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。”
这时,黑指婆罗门才理解了佛陀放下的道理。

要把抓在手里的真正放下实在是困难。这也许就是人们心中的欲望。俗话说得好:人心难满。当我们有了功名时,就对功名放不下;有了金钱,就对金钱放不下;有了爱情,就对爱情放不下;有了事业,就对事业放不下。在拥有了这一切的基础上,一些人还会妄想诸如名利之类的尘世浮华。而正是对于手中之物的割舍,加大了肩上的重担和心中的压力,使自己的人生总是在痛苦中煎熬。那佛陀所示的“放下”不失为一种解脱苦难的幸福之道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6 09:01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勘破婆子

有一位僧人向一位老太婆问路:“台山路向何处去?”
老太婆说:“径直前去。”
当僧人才走三五步时,老太婆说道:“好一位僧师,又这样去了。”
后来有位僧人将这件事告诉了赵州禅师
赵州禅师说:“让我去为你勘察一下这位老太婆是否真的懂得禅。”
第二天,赵州仍旧这样问她,老太婆仍然这样回答。
赵州回来对僧人们说:“我已经察破她的破绽了。”

真正懂得禅的人绝不是老一套,而应该富有创造性。赵州亲自去探问,可还是老一套,死守那几句话,这便没有禅。所以赵州说已经看出她的破绽来了。禅反对形成主义,注重创造性。因此,只有以一种创造性的心态去参禅才能真正体会出禅的真谛来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7 08:55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禅师对坐

黄龙禅师住在净戒寺的时候,有一次去拜访洞山禅师,两人互相施过礼后便焚香对坐。两位禅师默然无语,从下午一直坐到深夜。洞山禅师突然站起来说道:“夜深了,妨碍你的休息。”然后两人告别,各自休息。
第二天,黄龙禅师一回到自己的禅院,就迫不及待地向永首座打听:“你当初住在庐山的时候,认识洞山禅师吗?”
“不认识,只听说过他的名字。”
停了一会,永首座问道:“老师这一次见到他,看他是什么样的人?”
黄龙禅师答道:“奇人! ”
首座退下以后,就去询问侍者:“你跟黄龙禅师见到洞山禅师的时候,他们谈些什么?”
侍者就把两人对坐、默然无语的情形告诉了首座。首座百思不得其解,喟然叹道:“真是疑煞天下人! ”

人与人之间,要用语言文字才能交换思想意见;但语言文字却难以表达意识之外的境界。禅,教外别诗,不落言注。禅师传道,有时扬眉瞬目,有时捧喝笑骂,都是直截了当的教育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18 09:23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把握现在

从前,一个日本的禅僧千宗旦,约好请他的老师清严和尚为其新建的茶室命名。可因临时有事,千宗旦没等老师来就出去了。他给老师留下一封信,大意是:“先跟您道个歉,我因事出去,明天再亲自去看您。”等千宗旦回来得知自己不在时老师已经来过,并留下一张纸条,上面写道: “懈怠比
丘,不期明日”八个字。千宗旦知道,老师虽然说自己是个怠惰的和尚,明天的事根本不去想它。但实际上是在批评他这个禅心不深的徒弟。
于是,千宗旦到师父那里,一面是自我检讨、一面是表示有所醒悟地说:“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,我们今日好好地生活即可,不要把心思老用在明日上。”并表示,为了感谢老师的启发,决定把自己的茶室取名为
“今日庵”。

我们能拥有的时刻只有 “即今”。因此,我们得好好把握当下这一刻,踏踏实实地去度过每一分钟。只有这样,我们不会不管阴、晴、悲、喜,身心都会处之安然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,不代表本网立场,应当理性、文明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 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