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湖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微信登录

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搜索
楼主: 薤叟

[历史之书] 【禅语典故】(不断添加)

[复制链接]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29 11:18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寻找失落的 “自我”

大慧禅师座下弟子众多,道谦和尚已经跟他参禅二十年了,但还是没有修道,心中着急得很。
一次,禅师让他出去办事,大概需要一年时间。但一想到自己参禅还没什么进展,而又要浪费这么长时间,他心里愈发愁闷。于是,他便向朋友宗之和尚诉说了这些苦恼,宗之答应可以陪他一起去,并且愿意在路上帮他参禅。
但是,自从出发后,宗之似乎忘记了原先的承诺,道谦异常失望。宗之就对他说: “不是我不帮你,实在是我帮不了你!这一路上你必须自己做五件事,即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。”
听完宗之的一席话,道谦顿悟了,从中认识了真正的“自我”。从而也就独自踏上了行程。

参禅的根本是 “自悟自证”。静虑的实质是自我审视、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升华..其实,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、充实自我和感悟自我,才能找回失落的自我。否则,只会陷入浑噩的窘境无法自拔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30 09:07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变与不变

在后唐武宗时候,朝廷毁灭佛法。岩头禅师是那时的一名得道高僧,可他仍然给自己缝制了一套俗装,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用。过了不久,皇上便下圣旨,强令僧尼还俗,并要逮捕那些有名的高僧。
于是,禅师便穿上了俗装,戴上了低沿帽子,躲住在一个在家修行的师姑的佛堂。当他赶到那里的时候,正逢师姑在斋堂吃饭,便自个走进了厨房,拿起碗筷也吃了起来,但很快就被道童发现了。在道童告知师姑后,师姑拿着棒子过来了,见是岩头禅师,十分惊讶,心想,一名高僧怎能如此打扮。禅师看破了她的心思,大笑一声说道:“形可变,性不可变啊。”

在行事当中遇到困境时,人们常常会有两种选择,退缩或坚守。但有些人却在坚守中过于执著。何为执著,固执或拘泥之意,任何一种执著都会妨碍人的修行。如果能够体悟到变形不变性,固守自身佛性,那才是真正的坚固磐石,不为外物所动。如此必能突破困境,迈向成功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12-31 09:18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差别在于是否用心

从前,有两人跟随一个师父学道,一次,他们俩受师父的差遣,去另外一个国家。
一路上,两人有说有笑,好不开心。突然见到地上有大象的足迹,师兄便要师弟猜大象的一些具体情况。师弟仔细地看了看那大象的脚印及周围的情况,便发话了,
“这是一只母象,它已经怀有小象,并且它瞎了一只眼睛,象背上坐了一个妇女,那妇女怀了个女孩。”并且经核实,推断是正确的。
师兄非常不解,两人一起跟师父学道,为何自己不知这些呢。回去后又将事情的整个过程讲给师父听了。
听罢,师父便问另外一个弟子他是怎么知道别的事情的。
他答道:“我是从一些细微的地方推断出来的,比如看象留下的小便痕迹,就知道它一定是只母象,从象足右边很深的脚印可推断它一定怀了小象,看到路边右面的草没有被吃,就不难推断象的右眼是瞎的。如此推断,整件事情就水落石出了。

师父听完,嘉许地点了点头。

学习必须用心去思考,师父只起领徒进门的作用,修行还是靠个人的。只有善于观察事物,勤于思考,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,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本质,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。必须多思多虑,才会学有所用,学有所得;否则,在学习中不用心,必然得不到真才实学,也就只能在碌碌无为中耗尽一生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-1-1 15:43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谁是禅师

佛光禅师参禅异常用心,以至于经常在参禅中忘记自我。但是由于他对禅学参悟颇深,每日总会有众多禅者来拜见禅师。他们来自全国各地,为的是向禅师面请教益。侍者往往会如此通报,某位学僧想见禅师问禅。可禅师总是自然地反问:“谁是禅师?”
有的时候,禅师正在吃饭,当侍者问他是否吃饱时,他也常会茫然地问:“谁在吃饭呀?”
有一次,禅师下地干活,一天下来都没有休息,弟子们便慰问他说:“禅师,您辛苦了!”
“谁在辛苦?”想不到禅师会如此回答。
禅师往往这样忘我地回答别人,也反问别人。但是不少禅者却能从禅师的这些话中找回了自己,也认识了自我。

从禅者的语言中又体味出了一番深意,禅者的生活作息中也体现着一种崇高的境界。他们的言行有着无穷的奥妙可供回味和咀嚼,他们的警策又是那么的亲切,而又不乏风度。这便是禅师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-1-2 09:49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得饶人处且饶人

有位老禅师,禅院中散步时发现墙角有把椅子。他知道,一定是小和尚好玩,越墙出去了。
老禅师没说什么,而是悄悄地搬开椅子,自己蹲在椅子原来的位置上。
不久,小和尚回来。当他于黑暗中翻墙进来,双脚踏下时,感觉椅子怎么有点软,认真一看,原来是老师傅的背。
小和尚大惊,准备让老和尚大骂一顿。但老和尚一句也没有骂,只是很爱惜地对小和尚说:墙这么高,椅子这么硬,摔坏了怎么办,夜深天凉,赶快回房去呢。
小和尚感激的哭了。以后,再也没有不守寺规。
        
得饶人处且饶人,而不要得理不饶人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-1-4 09:07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妇人诈死

有个妇人长得非常漂亮,先生对她既温柔又体贴。但是,这妇人还是不满足,总认为先生对她不够好。
有一天,她竟想离开丈夫,到外头去流浪,于是偷偷地告诉一个老妇人说:“我走后,请你买一具棺材,放在我的卧房里面。等我丈夫回来的时候,就告诉他我死了。”
这老妇人真的依计行事。那先生回到家来,一听说心爱的太太死了,即刻赶到卧房,果然看见一具棺材,就放声大哭,然后伤心地派人把棺材火化了。
不久,这个装死的太太,非常想念她的先生,又跑回家去,告诉她丈夫说:“我是你的太太。”
丈夫以为遇见了鬼,害怕地说:“我太太已经死了,你是谁啊?请你不要来吓我!”
虽然他太太再三哀求、解释,他始终不相信。

不经大脑思考,轻易相信别人,其愚蠢就如同这位做丈夫的;只想到自己快乐,不顾他人感受,其愚蠢就如同这位做妻子的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-1-5 09:53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佛就是自我

有一个学僧对于狗马这些动物是否具有佛性十分疑惑。于是,他便带着问题去请教慧忠禅师,得到了禅师肯定的回答。
学僧继而深问原由,禅师回答说那是由于它们都是众生,众生均有佛性。
他心想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那禅师也应有佛性,但却遭到了禅师的否认。
这下,可真把学僧闹迷糊了,莫非禅师就是佛,可是也被他否定了。那他又是什么呢?
“我不是一个 ‘什么’!”禅师回答得异常干脆。
学僧继续问道:“佛性到底是什么?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想到或感觉到它?”
禅师听后仅以四字作答,“只能悟到”。

真正的佛,是一种澄静的智慧,一种明亮的行为。必须经过自己的一番悟知,方能领略佛性的本源,从而达到处事妙圆,处处空寂的境界,这便是真佛!自我也就是佛,肯定自我才是自我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-1-6 09:35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心无外物

印度的一位神僧自以为神通广大,能够了人的心迹,便去了祖心禅师那里,要求他予以验证。
禅师听完之后,立即于心中想到一件事,询问他自己的心处何处。
那神僧利用神通进行了一番查看,答道:“高山仰止,小河流水。”
禅师面露喜许之色,马上将心念一转,再让神僧察知。在经过一番考察后,他又回答得十分准确。
一会儿,禅师逐渐进入禅定的境界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世界相、无动静相。继而问道:“请看老僧现在什么地方?”
那神僧在使尽了浑身解数后,仍不见禅师心迹,一时就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。

殊不知,禅师在进入禅定的境界后,心迹便荡然无存。既然没有了心迹,那就无所谓探查了。即使城府高深莫测,因为存在,别人便能察觉。只有心无外物,人家才无可探知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-1-7 09:44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堆牛粪

佛印禅师是东坡居士的好朋友,他们经常一起打坐参禅。一次,二位又在一起打坐。东坡自以为修行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,便问禅师自己坐着像什么。
在听到禅师称赞自己像一尊佛后,东坡心里十分得意。
此时,佛印禅师又反过来问他坐在那里像什么。
东坡却故意打趣禅师道:“我觉得你的样子像一堆牛粪!”
满以为佛印听后会不高兴。可是他非但没有生气,反而笑嘻嘻的。
东坡觉得自己占便宜了,于是,在回到家后,得意洋洋地将整个过程向苏小妹叙述了一遍。小妹听后即笑东坡输给了禅师。禅师心中有佛,所以万物均被他视为佛;东坡修行没到家,才可能从禅师想到牛粪。

一个人修行造诣的高低从他的言行上便可体现出来。心有所想,方有所言。要想在修行上有所成,必须从修心做起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0

1556

主题

5538

帖子

5337

积分

上尉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533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2016-1-8 09:05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淋一人

一位禅师让弟子们去参悟两句话:绵绵阴雨二人行,怎奈天不淋一人。
弟子们听到后就纷纷议论起来,各抒己见,异常热闹。
甲说:“二人行于雨中,天不淋一人,是由于那人身披雨衣。”
乙说:“那一定是阵雨吧。就像有时下雨马背上还一边湿一边干呢? ”
丙听完前两位的发言后,异常得意地说道:“你们都错了,明明是绵绵细雨呢,一定是其中一人走在屋檐下。”
大家在议论中似乎都觉得自己有理,但就是不能说服别人,倍感无耐。
此时,禅师抓住时机,朗声说道:“所谓‘不淋一人’,便是两个人都在淋雨啊!”

弟子们听后恍然大悟,殊不知自己都是执著于那“不淋一人”的说法,彼此争论不休。但是在争论中却不能探究出真理来,实属遗憾。因此,在研习事物时,不能“死钻牛角尖”,必须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灵活行事。
膝下有孙贫亦乐,门前无债醉如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,不代表本网立场,应当理性、文明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 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