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楼主 |
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-12-3 08:21:53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辛动 于 2012-12-3 08:24 编辑
第二章 原来喝醉酒的感觉真好
1
接下来连续几天,陈光亮忙得够呛,累得也够呛。
从组织人员、机械进场的那一刻起,麻烦事一件一件接踵而至。先是村民以失地为由,内三层外三层围堵着,不允许施工。陈光亮出面劝说过几次,也同村民代表谈过几次,但他是工程承包商,无法代表江南敏飞集团就先前征地、拆迁所遗留下来的一些补偿问题,同他们达成一致意见。
陈光亮知道,村民失地了,失去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,他们觉得自己吃亏,受了委屈,想维护自己的利益,多争取一点补偿费,没有错。但是,他的人员、机械都进了场,在工地多呆一天,就多一天的费用。时间长了,损失也就大了。他没有错,他也要维护自己的利益。他与村民之间的矛盾,是对立的,相互之间是无法调和的。要调和这种矛盾,江南敏飞集团必须勇敢地站出来,义不容辞地承担责任。
陈光亮不敢怠慢,赶紧向王雯敏通报了工地上的现实情况。王雯敏也不含糊,专门派李海到工地帮助陈光亮协调关系,并许诺,只要是那回事,适当补偿一点费用,也行。
李海带陈光亮到当地政府,找到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,经过他们出面调解,与村民代表好说歹说,最后村民代表要求每亩地再补偿一千元,五百亩地就得追加五十万元的补偿费用。但面对村民信誓旦旦,钱不到位就决不善罢甘休的困局,李海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,他支支吾吾,不敢当场表态,权且采用缓兵之计:“五十万元,是大数目,远远超出了我的管理权限,我得回公司向董事长汇报,由她定夺。”
按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定,这是业主的事,与施工方没有多大干系,但以往日调解矛盾的经验,陈光亮认为处理此类问题不能久拖不决,而是应该趁热打铁,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,闪电般解决问题。于是,陈光亮揪了一下李海的衣角,暗示他,“拖”不是办法。
等到警觉到李海无动于衷,处处流露出要撤退走人的迹象时,陈光亮感觉胸闷、气塞,心想,如此一来,这事便没完没了,如果旁边再有人鼓噪,村民无法控制住情绪,下一步肯定还有过急的行为发生,到那时一定会因小失大,得不偿失。前后权衡利弊,陈光亮再也不顾李海个人的感受,越俎代庖,忙向参与谈判的村民代表表态,以此拖住李海。陈光亮说:“江南敏飞集团到你们这里来投资建厂,对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,绝对是一件利在当代、功在千秋的大好事。工厂建成后,一是给你们当地政府带来了税收,二是可以吸纳许多老百姓就业,到工厂上班,三是可以加快这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这个地方的快速发展。但是,由于投资过大,江南敏飞集团的资金链暂时有点断档,造成办事时有些瞻前顾后,希望能得到你们的理解和谅解。你们也应该为江南敏飞集团考虑,不如双方各退一步,就补偿二十万吧。”
李海是个细致的人,听了陈光亮这番慷慨激昂的言辞,发现陈光亮表面上所说的尽是一大堆胡编乱造的话,但认真思考,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得实在,用字字铿锵、句句在理来形容,也一点都不为过。村民代表听了,也觉得陈光亮说得有理,顾全了他们的利益,顿时平息了不少激动的情绪,收敛了不少叫嚣之声。
可在这种公开场合,被陈光亮喧宾夺主,李海终归有些难堪,脸一时红一时白,不觉转身敌视了陈光亮一眼。但掉头一想,李海也不得不承认,自己面对这样复杂的局面,确实一时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,只好将就着点点头,同意了陈光亮的意见。
李海放弃了回江南敏飞集团的念头,愿意重新坐下来同村民继续谈判。可关系到切身利益,村民代表也不是省油的灯,他们可不管那么多,任你如何劝说,说得多好听,他们就是坚决不让步,五十万少一分都不行。双方僵持不下之时,当地政府又开始撮合,双方展开了新的一轮的讨价还价,最后磨破了嘴皮,李海勉强答应,折中,再增加五万,二十五万完事。
村民代表也清楚,事情也只能闹出这个名堂,假若再闹下去,局面也不一定朝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。再说,能让江南敏飞集团多补二十五万,也算他们争了一口气。有了这口气,他们的心态平和多了,话也好说了,双方当场签订协议,并向聚集在工地的所有村民公布了协议,村民才一一被劝散。
没想到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工地还未正式动工,陈光亮还未过上一两天安静的日子,不知从什么地方又钻出一些不三不四的人,他们坐在工地进出的路口明目张胆地收保护费、材料进场费。虽说陈光亮不是老江湖,但他一眼也能看出这些人是干什么的。
这些人,你不理睬他们不行,但你越理睬他们,他们越来劲,越跟你较真,刁难你,负面效应之大不言自明。
不是陈光亮怕他们,而是陈光亮担心,双方真正较起劲来,便一发不可收,到时万一出了人命案,他可逃脱不了干系,他得掏钱买单。这单买得太大了,花的价钱太高了,终究不划算。假若陈光亮不问不闻,任凭他们斩割,最后只怕竹篮打水一场空,整个工程都是为他们做的。被迫无奈,陈光亮只得退而求其次,同李海一道到附近的派出所报了案。
第二天,两名干警过来调查时,那些人闻风而散。两名干警一走,那些人就像一阵风,重新回到路口,像国家工作人员照章收费,一文不少。这番猫捉耗子,折腾了几天,没有取到什么实质性的进展。
陈光亮知道了,完全依仗这两名干警,只是权宜之计,他得另辟蹊径。
正当陈光亮愁眉苦脸之时,有一位工头向他献上一计,采用红黑两道合力夹击,事情自然会迎刃而解。
这则计谋虽说有些不正当,那样去做也显得不道义,但与陈光亮心中的盘算不谋而合。这也是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,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博得陈光亮的赞赏,这位工头趁机向陈光亮传递了一条信息,他与当地黑道上的一位重要头目有八拜之交。
陈光亮喜出望外。在这位工头引领下,陈光亮登门拜访这位黑道头目,请他出面斡旋和打点,摆平此事。这位头目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陈光亮:“我一定帮你这个忙!”
可这位头目又告诉陈光亮:“你初来乍到,可能不晓得,我们这块位置的人穷,喜欢做偷鸡摸狗的事。如今你的人员、机械进场了,建筑材料也将陆续进场,机械是死铁,搬不动,建筑材料可轻多了,像钢筋、钢管之类的,天一黑,就会有人摸进你的工地,趁你一不注意,伸手就可以拿走许多。时间长了,累积起来你的损失就大了。我向你提一个建议,如果你想要平安无事,就尽快砌一道围墙,把这五百亩地圈起来。呵,在此我特别申明一点,这可不是危言耸听,至于我说的这个建议你采不采纳,那就是你的事了。”
如今,在这个世界,谁都知道,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何况这一行的规矩人人皆知,陈光亮自然也从他的话中听出了一二。今天,既然登门,甘愿上这条贼船,陈光亮早就做好了准备,不想再走回头路了。陈光亮不等这个头目的话音落地,连忙顺水推舟:“你讲的是事实,说的是实情,不少的地方都存在这种现象,只可惜我手下人少,实在是忙不过来,要是你不见外,我就把砌围墙的工程转包给你做,你看,如何?”
这个头目连句推托的话都没讲,随即眉飞色舞,拍手叫好,并树起大拇指高声称赞陈光亮:“这位兄弟说话爽快,值得深交!你放心,今后你的事就是我的事,一切包在我身上!”为了显示他的诚意,他紧紧地握住陈光亮的手:“兄弟,今后在这个地盘上遇到棘手的事,你尽管开口跟我说,我一定会为你冲锋陷阵,扫除各种障碍。”
陈光亮勉强笑了笑,顺便说了句:“哥哥讲意气,弟弟那有不听从的。”
果然,经过这一回合的斡旋,立竿见影,从第二天开始,天天坐在路口的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不见了踪影,工地平静了不少。不用陈光亮多操心,仅过半个多月,一道一人多高的围墙把这五百亩地围成一圈,使这五百亩地与世隔绝,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,并日日向人们宣告它的威严与魔力——没有得到主人的允许,谁也别想轻易踏进那扇大门。
陈光亮尝到甜头,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高薪聘请那位黑道头目做工地的保安经理,维护工地的安全。这位黑道头目摇晃着脑袋,应诺了。他每天早上到工地上转一圈,似乎连麻雀都怕他,不敢飞进工地里来,哪里还有人不知好歹,敢在这儿耀武扬威呢?
望到这一切,陈光亮也觉得自己的胸脯挺了起来,硬邦邦的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