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湖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微信登录

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搜索
查看: 17242|回复: 105

[历史之书] 武汉方言历史小说《咵咵春秋那点事》

[复制链接]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8 14:31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咵咵春秋那点事》
作者:肖长胜
武汉方言小说
肖哥讲历史,说故事,挺了砣(棒极了)!拐子(哥子),是不是哪个事,先来首歌听听。好的,就您俩的意思就来一首吧。
《我们都是武汉人》作词:肖长胜,作曲:无。
我问您俩,您俩是哪刮(里)的人?(俩是敬语)
我是420,我是027,我是鄂A。(420是武汉身份证号码,027是武汉电话区号,鄂A是武汉车牌号)
我们都是武汉人,我们都是武汉人,
张口个板马的,闭口个**的,
这是口语习惯,外地人听了莫见怪哪莫见怪。
我问您俩,您俩是哪刮(里)的人?
我是汉口的,我是汉阳的,我是武昌的。
我们都是武汉人,我们都是武汉人,
说话粗喉咙大嗓门,还带点火气,
这是生活习惯,外地人听了莫惊奇哪莫惊奇。
我问您俩,您俩是哪刮(里)的人?
我是六渡桥的,我是钟家村的,我是大东门的。
我们都是武汉人,我们都是武汉人,
个个讲胃口,搭白就算数,
这是习惯作派,外地人见了莫奇怪哪莫奇怪。
武汉人蛮热情哪蛮热情,
待人讲味口,一碗都是我的(意思是有么事算我的)。
武汉人蛮精明哪蛮精明
办事板眼多,算盘打得精。
改革开放冲在前,铆起来搞经济
武汉三镇大发展,瓦着头奔富裕。
还冇(没)过足瘾头就唱完了。不错,汉味蛮重的。“李娜吼老公---加哈子油唦。”啪啪,鼓掌,尖叫。
哎,拐子,我问您俩,您俩为么斯(事)要写武汉方言小说咧?
“我想现在在中国文学领域里,蛮少见到有分量的汉味、楚味作品。古有屈原、宋玉《楚辞》,清有叶调元《汉口竹枝词》,而今白板一个,我斗胆来填这个空白。”
“么说白(闲话)了。哎哟,鸡屁股里掏蛋吃,我都等不及了,快开咵吧(快开始说吧)。”
“莫急啥。蔡一咵天---慢慢道来。”(蔡一 :湖北经视《咵天》节目主持人
武汉方言小说很少见,这种写法不知和不和大家的胃口,先试它一烙铁嘎,如果湖北读友喜欢,我将继续写下。欢迎砸砖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8 14:32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前   言
闲来翻看《左氏春秋》,觉得古文难以看懂,译文又不清不楚,于是突发奇想,何不用小说形式将它再现出来,让更多人了解历史,让更多的人读懂历史。俗话说:“读史以明智,知书以达理。”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。”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衰。”这些振聋发聩的警世恒言,对现在的浮躁之气,不啻于是一付治世良药。
国人现在的文化品位跶倒了(摔倒了),那些惊昂(喊)鬼叫的“忐忑”听得蛮(很)有味,那些玄怪真空作品看得流涎,那些正能量书籍少人看了,希翼国人多读给劲的好书,多看给力的史籍,建立健康、乐观、积极向上的动力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8 15:29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简   介
现代左丘明,还原历史,带您一同回到纷繁的春秋时代。本小说是以《左氏春秋》为线条,逐一向您打开历史这扇大门,让您真切地看到当时的历史情景,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一个国家,一个家庭、家族,“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!”国家命运系于君,家庭命运系于主,骄奢淫逸、恣意妄为、宠臣弄权、放纵娇惯子女,乃是毁国败家的主因;究其原罪,乃君之罪,父母之罪也!
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,万万不可粗心大意!”读《左氏春秋》,作为一方一地领导,作为为人父母,知道应该警惕什么,注意什么、防范什么,当好一方一地领导,做个好父母,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8 16:23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开篇絮言
本人本是闲散人,书游偶踏春秋史。
佛眼婆心窥历史,以史为鉴叹兴衰。
盲人慧心点时弊,胸有明珠纪史明。
汉味通俗续新篇,风情点染春秋志。
我坐下打开电脑,刚输入书名《说说春秋那点事》,蚁鼻钱(战国时期楚国的铜币,因其形象得名。形状为凸面椭圆形,似海贝。)岔巴子(武汉方言:喜欢插嘴)和九头鸟嘀哆(啰嗦)卡通娃娃就从电脑下面拱出来。
岔巴子大嘴巴吧吧地说:“哟嗬,肖哥又写新小说了!”
嘀哆嘴巴子嗒嗒地说:“他蛮有哈数(本事)的嘛。”
岔巴子:“我看这个题材不算好,写春天和秋天那点花花草草的事,冇得么(没有)看头。”
嘀哆:“你搞不清白。我想肖哥写得是春秋战国的事。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,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。古代把“历史”叫做“春秋”,那是因为庄稼春生秋熟,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,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,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,而事件的因果循环就是历史。
岔巴子:“哈哈。从盘古到瘪古,他俩扯得远。”
国强不过六朝,家富不过三代!周王朝传到周厉王手上也不过三代,周朝的统治就开始衰落了,动乱四起,战乱不止。不信你看。”
本小说故事是以左丘明的《左氏春秋》为线条展开的历史小说。
岔巴子:“你说对了。可是现在哪有人有哪个闲心看书喔,小民都在打晃晃(打麻将),当官的都和小三爬山去了。”
嘀哆:“是说唦(表示赞同)。不过,你心里冇(mǎo没)得数,只要肖哥把文章发在网上,我们湖北人、我们武汉人,一定有人看,一定会捧场的。”
“以史为鉴,以人为镜,惊醒后人!”
“说得好!么说了,么说了,让他写下去吧,我好等着看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

发表于 海南省 2015-4-8 16:3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精彩的方言小说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9 08:25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一部        隐公列传
第一章 隐公的来龙去脉
第一节 周国雄起
江山是打出来的,历史是写出来的。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(史记•陈涉世家)
日沉西岭扶桑起,雨雪风霜浸天地。
雷电呼应宇宙变,星转斗移荏苒去。
中华文明源流长,史记有序五千年。
皇帝炎帝乃始祖,黄河长江乃源头。
华夏九州始于夏,汉人汉字盖汉戳。
黄色印记抹不掉,分合不离是一家。
岔巴子:“好!说得蛮好!哎,打个岔,么是叫列传?”
嘀哆:“司马贞《史记索隐》是勒(这)样说的:“列传者,谓列叙人臣事迹,令可传于后世,故曰列传。”简单的说: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,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。”
隐公是哪个啊?他是么样来的,又是怎么去的?要说清楚勒(这)个事,得先从鲁国说起。
鲁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的南部,靠近山东的河南、江苏、安徽的一部分,国都曲阜,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市。
“曲阜”这个名字最早见于《礼记》,东汉应劭(东汉学者,字仲远,汝南郡南顿县,今河南项城人)解释道:“鲁城中有个土丘,蜿蜒七八里长,宛如一条龙,故名曲阜。”
要说鲁国就不得不从周国说起。周原本是殷商的一个附属小国,早期居住于今山西中南部一带。公刘时,周部落迁居于豳[bīn](古地名,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)。周人早先并无“周”的概念,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,国即是城。他们居住稳定,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。自公刘起,又经九世传位,到古公亶(dǎn)父为部族首领时,小日子不得过了,它的邻居薰育戎(薰育,即:猃狁。中国古代犬戎部落,也称西戎,活动于今天的陕、甘一带。)三不三(经常)的来侵袭周国,薰育戎骑兵风卷残云地大肆强抢掳掠财物一番,然后满载抢夺来的物资又如风般地撤回去。等他们吃完用尽过后,又卷土重来抢夺,弄得周国上下鸡犬不宁。周人拿他们一点办法都冇(没)得,亶父冇(没)得辙,被逼不过,想找个安身之地,万般无奈下,只好带领部族浩浩荡荡地离乡远徙。
他们历尽艰辛,越过漆河(陕西渭河支流漆水河),涉过沮河(陕西洛河支流),跋过梁山(渭河以北的北山南端),来到渭河流域歧山(陕西省歧山县)以南安营扎寨住下了,在此繁衍生息,这就是周原,就此产生“周”的概念。
周原这个地方物产丰富,土地肥沃,灌溉便利,农耕条件优越,又远离薰育戎的骚扰,古公亶父找到个风水宝地,治国安民,在原周广造田地,营建房舍,修建邑城,周人得到休养生息,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起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9 08:29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国政治决于内,内政和则外交顺;小国政治决于外,外交和则内政顺。小国要想生存,就必须找个靠山。为了保护部族安全,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商朝建立起稳定同盟关系,放低身份,极力讨好商王武乙。在商王的保护下积聚力量,部族发展颇具规模。
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,他偏爱小儿季历。长子太伯,次子仲雍为了顺从父意不甘愿地退让,让季历继承大位,成为十六代国君。太伯和仲雍为了自保,逃亡到荆蛮(古代中原人对楚越或南人的称呼),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,后为吴国。《史记•吴太伯世家》:“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,於是太伯、仲雍二人犇荆蛮,文身断发,示不可用。”意是:太王要将王位传给季历,太伯、仲雍知道后,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,(按当地风俗)身刺花纹,剪短头发,以示他们愿让位给季历。
古公亶父冇(没)看错季历,他是一个蛮(很)有作为的君主。他俩韬光养晦,不仅与商王联姻,蛮讨商王文丁喜欢,封他为“牧师”,虽然这算不上么是肥差事,但也让他成为商王朝在西方最为重要的一位方伯,至此,周已是商朝属下的一强大方国了,所以季历在甲骨文中又称他为公季。
岔巴子:“慢点。这牧师是不是教堂里躲在小房里听人忏悔洋教士啊?”
嘀哆:“莫瞎款咾。这是古代的官名,是掌管商王牧马之地的官员,就跟玉帝封孙悟空弼马温差不多的。”
周国这几年迅速窜升起来,公季就有了“翦商”的想法,他再也不想过那种低声下气的小媳妇日子了,夹不住尾巴了,终于露出獠牙来,他和哥哥太伯的吴国开始向外扩张,吞并周边小国家,还故意专拣亲商的诸侯国打,这分明是在向商王文丁示威嘛。
公季就像孙悟空嫌弃弼马温这官太小,就大闹天宫。也许,可能,兴许公季也是勒昂(这样)的。
这些诸侯国就不断地到商王那里上访告状。商王文丁也不是苕,他俩早就提防着他了。听到公季瞎闹的事,雷霆震怒,要嘎他的着(收拾)。公季现在已不是从前的瘪脑壳了,长了犄角,不服那个撮,于是嘴巴官司打得不过瘾,就开始“钉子砸榔头——硬碰硬”。
公季听说商王要发兵,腰一卡说:“叫么样,搞就搞。”苕头日脑的就跟商王全武行地搞了起来。这真是:“蚂蚁直起身打架---撑倒搞。”
俗话说:“出头椽子先烂。”“我信了你的邪(受不了你了),邪得冇得米了(太邪了)。”商王文丁要枪打出头鸟,让他的江山不保。商王出兵征讨,毕竟公季还是个豆芽菜,不经打,抓了季历,把他俩监禁起来,不把他吃,不把他喝,活活把俩饿死,这下周商两家就结下死梁子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9 08:49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文王邀买人心
“国强欲称霸,人强欲称雄。”这是历史告白。
周文王共有十八个儿子,长子伯邑考早卒,季历死后,时年46岁的次子发继承大统,谥号周文王,其意是文治君王。
公元前1099年,周文王在周原岐城登上王位。周文王是个审时度势的君主,以周国现在国力尚不具备与商王分庭抗礼,他俩汲取老头(老爸)的教训,蛰伏起来,把国仇家恨深深地埋在心底哈,以做丫头身份臣服于商王。商王文丁见他像个老实砣,为了安抚他,就封他为西伯侯,这官职可比他老爹官职大多了,西伯侯就是西方诸候之长。
周文王励精图治,积善行仁,埋头搞发展,为翦(jiǎn)商报仇大业暗作准备。周文王蛮有名堂,糊人的水平那是超一流的,蛮会糊弄商王文丁,直到把他糊弄没了。公元前1076商王文丁病卒,葬于阴殷。在位26年,
公元前1075年,第31代商王帝辛即位,时年29岁,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纣王。帝辛在今河南鹤壁淇县建立行都,后改称朝歌。
商王文丁死了,周文王好不高兴,为报杀父之仇,翦商报仇之心有开始活泛起来了。但见帝辛不哈(傻),他天资聪颖,闻见甚敏,力大无穷,有倒拽九牛之威,有抚梁易柱之力,但帝辛有个致命毛病,是个顶级花浪子(喜欢姑娘伢)。
周文王倒吸一口凉气,幸亏冇(没)动手,只好揞倒嘎(忍住点)。以他修炼多年的上乘糊弄功夫,继续糊弄帝辛。痒痒挠戳劲地挠他,挠得帝辛他俩服贴的很,他俩一高兴,就封周文王三公,可为位高权重,灸手可热。
岔巴子:“莫吓我,这三公是几大个官啊?”
嘀哆:“据《尚书•周官》中说,就是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”
哪晓得,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九侯(又称鬼侯,殷商北部诸侯之长,北伯侯)的女儿把(嫁)给帝辛作妃子。九侯的女儿性情端庄,不愿陪帝辛做那些荒淫无耻的事,帝辛一怒之下,杀死了九侯父女,还把九侯做成肉酱。鄂侯(鄂国国王,今山西乡宁县)见九侯死得冤枉,便同帝辛拒理力争,结果也被杀死。三公死了二公,周文王听说后暗自叹息。不巧,被崇侯虎(崇国国君。崇国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一带)看见了,连马跑到帝辛那里告密。
崇侯虎告密说:“我看西伯昌在暗地叹息,想么是对大王杀了九侯不满。西伯平时就爱积累善行、美德,诸侯都归向他,这将对大王不利啊!”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“告密者”犹大就勒(这)个样出生了。
帝辛早就对周文王心存防备了,听他勒(这)么一说,终于找到由头了,勃然大怒,下令将周文王囚禁在商朝国家监狱羑里(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汤阴县北4.5公里的羑里城遗址)。这一囚就是七年,周文王在牢里没事做,就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,著成《周易》一书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10 08:38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文王邀买人心之二
事情并不是勒昂(这样)简单。一哈(子)杀了两个囚一个,勒(这)三人不是寻常官吏,是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啊!整个领导班子的人都搞了,这个可不是闹着玩得事。
政治是残酷无情的。权利斗争不仅肮脏,而且历来都充满了血腥。窥测帝辛动机,他觉得周文王、九侯、鄂侯都不是省油的灯,野心不小,觊觎他的王位,早就想割(杀)了他们,只是找不到由头。哪晓得瞌睡遇到枕头---心想事成。他俩故意找歪(故意找事),以一个非常荒唐的由头,刀切瓜菜---手起刀落,左一(干脆)把他们统统翦除。这真是:九侯把(嫁)姑娘---赔了三条命。这是帝辛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,将九侯和鄂侯的族人都推给了周文王。
哪为么斯(么是)又不杀周文王呢?明面说:周文王卑事(自居于卑贱的地位)伺候于帝辛,他心有不忍,或念他打戎有功。实际上都不是,帝辛不能说出口苦衷是:周文王有十七个儿子,而且个个都是虎狼之辈,如果杀了周文王,就等于逼他们公然造反,所以才把他俩囚禁起来。
“嗯,有几分道理。”岔巴子说。
“观点制胜(湖北卫势)---一点就透。”嘀哆也认同说。
周国肱骨大臣,文王“四友”闳夭、散宜生、辛甲、鬻(yù)熊等人为周文王担心,怕帝辛把周文王杀了,就设法找来莘氏(莘国,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)美女,骊戎(今陕西省临潼县一带)地区出产的红鬃白身、目如黄金的骏马,有熊国(今河南新郑市西南)出产的三十六匹好马,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,通过帝辛的宠臣大夫费仲献给帝辛。
帝辛见了这些非常高兴,说:“这些东西有了一件就可以释放西伯了,何况这么多呢!”于是赦免了周文王,还赐给他弓箭斧钺,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。这是帝辛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二,后来文王和武王正是打着这杆红旗,四处扩张自己势力。
周文王放出来,进宫谢恩。帝辛对他说:“说你坏话的是崇侯虎啊!”这话的潜台词是:“你莫怪我,要报仇你就去找崇侯虎吧。”帝辛好不仗义,把崇侯虎出卖了。
岔巴子:“冏,冏死嘎个人。帝辛是拿金子换了个泥巴砣子,占小便宜,吃大亏。这是放虎归山!”
嘀哆:“是啊。我本以为项羽鸿门宴上放了刘邦一马,舍了命,丢了江山他是第一人,冇(没)想到帝辛原来是他的师傅呀。”
周文王出狱回国之后就下决心要灭了商朝,取而代之。但手上没有过得硬的好牌,想搞个金顶,就是冇(没)得红中赖子,还不敢和帝辛明仗执火对着来,只好窝倒。半夜烧香---偷偷地来。
到哪块去找勒(这)个红中赖子呢?黄天不负有心人。这天,周文王外出打猎,在渭水河磻溪边,见有个80来岁的白发长胡子的老翁,头戴斗笠,身披蓑衣,两膝跪踞在石头上钓鱼。可笑的是鱼钩直的,也没有香饵,距水面三尺高,还在唱歌:“钓钓钓,大鱼不上钩,虾米瞎胡闹!”实际上,姜太公勒(这)是在唱给周文王听的,他在此煞费苦心地等候他多时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10 08:39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文王邀买人心之三
周文王觉得蛮好奇,就下车去问他俩:“老人家,不知您勒(这)样能钓到鱼吗?”
姜太公说了一句蛮玩味的话:“负命者上钓来。”这话后来演变成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。”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。
周文王就和攀谈起来,两人谈得十分投机。文王见他俩学识渊博,通晓历史和时势,便向他俩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。
姜尚当即提出了“三常”之说:“一曰君以举贤为常,二曰官以任贤为常,三曰士以敬贤为常。”意思是,要治国兴邦,必须以贤为本,重视发掘、使用人才。文王听后甚喜,说道:“我先君太公预言:‘当有圣人至周,周才得以兴盛。’您就是那位圣人吧? 我太公望子(盼望先生)久矣!”于是,文王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,一起回宫,拜为太师,称“太公望”。从此,英雄有了用武之地,文王红中赖子也有了。这是真:白发如新,倾盖如故
为了让姜太公死心塌地替他卖命,文王与姜太公接为儿女亲家,让周武王取姜太公女儿邑姜为妻。
周文王在姜太公的协助下,开始积极准备翦商大业。他俩首先采用麻痹帝辛战术,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,打消帝辛对他的戒备之心;再就是邀买人心,请求帝辛废除炮格刑法。
岔巴子:“哎,么斯(么是)叫炮格啊?”
嘀哆:“说出来吓死人。这种刑罚就是在铜柱上涂上油,下面烧起炭火,让受罚者爬铜柱,爬不动了就落在炭火里。”
明里,周文王表面上耽于游勒,对殷纣十分驯服,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,和悦百姓,大力发展生产。暗地里干了六件大事:一是调解虞国(山西平陆县)和芮国(山西芮城)的纠纷;二是威加四邻,出兵伐犬戎,战败西戎;三是攻打蜜须(今甘肃灵台县);四是戡黎(在今山西黎城县;五是伐邗(hán,在今河南沁阳县)。六是兴兵灭了陷害他的崇侯虎的崇国(在今陕西户县境),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,公元前1059建立沣京(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)。
周文王在他生命最后七年揍(做)得勒(折)些事,从政治讲:麻痹帝辛,邀买人心。从军事讲:威加四邻,解除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,戡黎、伐邗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,灭掉崇国扩充军事实力。还有更厉害一招,散布谶语:“帝甲乱之,七世而陨。”
此时周国已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了,准备进取殷商。周文王的金顶终于码成了,牌挺了头,准备推倒胡牌时,他老人家一高兴去了火(死了)。公元前1056年,周文王享年96,在位50年,大志未成,带着深深的遗憾阖然离世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,不代表本网立场,应当理性、文明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 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