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湖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微信登录

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搜索
楼主: 肖长胜

[历史之书] 武汉方言历史小说《咵咵春秋那点事》

[复制链接]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27 09:02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惠公娶夫人之三
“这是天意啊!大王,孟夫人走后,您俩后宫一直虚空着,勒(这)是上天意旨,何不把她娶来做夫人咧。”惠公因为对孟子的感情很深,一直没有再立夫人,他听了勒(这)话就动了心思,急切说:“后宫之主虚悬以久,既然是天意,那你马上去宋国说亲吧。”
“好,我这就去。”大夫立刻出宫,带上聘礼前往宋国。
大夫不辱使命,聘定亲事,很快进行迎送之礼,惠公在太庙举行告庙仪式,跟列祖列宗说他要取仲子当鲁国夫人。随后举行成婚大典,册封,仲子正而八经的当了鲁夫人。
按照当时习俗,宋武公把个姑娘,还要搭一个小姨子,还要送一大哈(堆)侍女。
“么是!么是!我的姆妈嘞!还有勒(这)好的事,我咋冇得这么好的命喽。”岔巴子涎水直流地说。
嘀哆:“看看你那尿(suī)相,像个面窝,猪八戒想嫦娥——白想。”
声子听说惠公要娶宋武宫的女儿,犹如五雷轰顶,她的夫人命破碎了,小妖精一来,她就彻底冇得想头了,儿子息继位的希望怕是也要黄汤了,声子暗自嗟叹: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啥。”她大骂那个多嘴多舌的家伙:“个挨千刀的,不得好死的。”但也只能是图个嘴巴快活而已。
这天,宫里大办喜事,声子偷偷躲在宫中暗自抹泪,哀叹自己的是黄连加苦瓜,苦命一个,上天对她不公。
岔巴子:“你看她好造业(可怜)哟。”
嘀哆:“是说唦(表示赞同),好不容易熬成婆婆,搁着那个心里都不好受。但见新人笑,那闻旧人哭!”
惠公娶亲勒(这)年,六十六岁了,早就是个老丝瓜瓤子---瓜(尽)是筋了,肚里一滴嘎货都冇得,但是他俩是个登徒子(好色),好比“七八月的南瓜---皮老心不老”,为了那个事,卯起来(用劲)养腰子(肾),虎鞭、鹿鞭、驴鞭海起来嚯(吃),腰子养得杠塞了(棒)的。
岔巴子:“新姑娘(新媳妇)二八佳人,好比“洪山菜薹---嫩黄”,嫁个糟老头子,图么斯(是)呢?糟蹋了,几可惜哟!“
嘀哆:“有么办法咧。历来王侯的姑娘伢不由己,她们都是政治婚姻的牺牲品。惠公季年(晚年)间,曾在黄地(杜预曰宋邑,县东有黄城,今河南民权县)打败过宋国,宋武公为了缓和两国关系,就把二姑娘把(嫁)给了惠公。”
鲁惠公揭掉仲子的红盖头,见到仲子花容月貌,好似枯木又逢春,整日泡在仲子宫里硬撑倒搞,就好比“高黏除”(店名)的膏药---贴得紧,六渡桥的磨盘---围着转。仲子怀上伢了,惠公老来得子,可把惠公喜坏了。
岔巴子:“非洲伢的爸爸---黑(吓he 2声)老子。这么大年纪还能那个?”
嘀哆:“种田老手!”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十月怀胎,仲子生下一个大胖小子,取名允。惠公有意立允为太子。声子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,息姑当不了太子了,她真是万念俱灰。
谁知允这小子天生是个克父命,惠公喜极生悲,在儿子生下来不久,还没来得及安排好母子俩的后事就翘了辫子。公元前723年,惠公执政46年就此呜呼哀哉了,“扁担山(公墓)放炮竹---报到去了”。  从医学角度来看,惠公勒(这)是贪色所致,以至于精枯髓竭,水干火炽,医药罔效。这真是:“二八佳人体似酥,腰间仗剑斩愚夫。虽然不见人头落,暗里教君骨髓枯。”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28 08:36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隐公摄政之一
惠公黯然地走了,他俩走得时候也冇(没)说个明白话,这鲁国的第十四任国君究竟由谁来担当,给大臣们来了个“哑巴挨夹杠---死不开腔。”这下有热闹了。
惠公甩了个难题把给卿大夫们,让他们来决定。这些个参子鱼(白鲦)可欢弹了,上窜下跳的,一场明争暗斗的权力之争,就在私地下激烈地展开了。
按照“立子以贵不以长”的宗法,这鲁君之位应该由允继承才是,可卿大夫们意见并不统一,礼法派的支持允,实力派的支持隐公,双方裹起筋来(纠缠不清),嘴巴仗打得是火星子直冒。
岔巴子:“惠公为么斯(是)不立允为太子呢?”
嘀哆:“这是个谜,按说‘立嫡以长不以贤’或‘立子以贵不以长’,这太子之位理应是允的。我想允太小了,惠公如果立他为太子,恐怕他母子俩性命不保。历史上,鲁国有过几次废长立幼、杀嫡立庶的事件,是带头破环周公所立的“嫡长子继承”宗法的始作俑者。惠公蛮贼,他那个都不立,让息自己看着办吧。”
仲子是一个外国人,刚来鲁国不久,伢又太小,势力还没有培植起来,惠公不放个屁就这么以走,她连个撑腰的人都冇(没)得,就好比“襁褓中娃娃——直晓得哭。”宋武公倒是想帮忙,但是鞭长莫及,“马尾巴搓绳子——使不上劲。”况且,宋武公跟鲁国有仇隙,黄地吃了败仗,腰杆子不么硬戗,怕是越帮越忙,只好相倒(不动)。
隐公按时间推算,惠公是在太子时结的婚,他俩执政46年,那么隐公年龄至少在50岁左右,他俩在鲁国形同太子勒(这)多年了,平时又非常低调,为人平和老实,缺少王者的霸气,正是这一点,蛮多卿大夫支持他俩,因为他们并不希望强势国君,来剥夺他们左右朝纲的权力。鲁国政治特点是:“君弱臣强。”经过一番激烈地暗斗,支持隐公的势力大,卿大夫力推息姑为君。
老话说:“国不可一日无君,家不可一日无主。”在卿大夫们的支持下,息姑拣了个漏壶(便宜),哪晓得他俩装姐(做作),要学周公(周公旦)摄政,便奉立姬允为太子,情愿辅佐他。
支持隐公的人大跌眼镜,但他俩抬出神仙周公旦,他们也不好说么是,只好认了。不过他们还有一招更狠的着(招),不报奏周天子,你装姐(做作),老子们就让你当假的,结果是:“内不承国于先君,上不禀命于天子。”息当了个假国王,史称隐公。由于先天不足,卿大夫有点不把他放在眼里。
岔巴子:“我看隐公是‘红薯断了根——苕(傻)脱了节。’多好的机会啊,他要假里假气的,‘麻雀飞到裤裆里---牵(谦)么是须(虚)’唦。哎,嘀哆,内不承国于先君,上不禀命于天子,是么意思啊?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4-28 15:46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用方言说春秋还真的很有意思!赞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29 08:26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隐公摄政之二
嘀哆:“就是说,隐公没有受惠公的册封,也没有得到天子周平王(姬宜臼)的认可。这就是隐公摄政的缘由,没有册封,他就像‘汉正街的房子---短(矮)了一大截’。”
公元前722年,元年春,周历正月(周朝的周历以冬月(十一月)为正月),鲁国这天大朝,隐公身穿黑色的衮服,头戴冕(miǎn,指帝王的皇冠)进殿,端坐在龙椅上。文武百官身穿“侈袂”(衣袖长三尺三寸,袖口一尺八寸的朝服),手捧笏板, 纷纷进入宫廷大门,个个走路像鞠躬一样,如同无处容身。不在门中间站立,脚不踩門槛。进殿后,提着衣边上堂,像鞠躬,憋着气,像沒有呼息一样。从隐公的座位前经过,表情庄严,脚步轻快,说话好像气力不足,都站在殿前,文武百官三呼千岁,然后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那儿撩衣跪下,又显得特别恭敬謹慎。
隐公正式即位摄政。隐公册封弟弟尾生为鲁大夫,后封施国,是施姓始祖。施氏家族是鲁国绵延很长的中、下等士大夫之家的代表。
隐公封官加爵,处理完要紧的军国大政,轻语说:“散朝。”大臣纷纷出殿,他们每下一个台阶,神态舒展,心情舒畅。下完台阶,步伐加快,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快出宫去了。
接下来,隐公安排惠公葬礼,随即披麻戴孝去了。
鲁国的士大夫全都出自公族。这些士大夫对于鲁国政治颇有影响,他们中有长期把鲁君玩于股掌之中的“三桓”,有废嫡立庶、权倾一时的东门氏,有俊贤辈出、世为鲁司寇的臧孙氏,还有为数众多的中、下等士大夫之家,如:展氏、郈氏、子服氏、叔仲氏等,他们对鲁国的政治经济等都有一定影响。
岔巴子:“么斯(什么)叫公族啊?”
嘀哆:“诸侯或君王的同族。公族大夫从西周开始设置,它为朝廷大臣,掌管君王贵族内部事务。”
三月,隐公诸事顺当,找到当王的感觉,为了向国人显示他治国理政的才能,隐公乘坐黄色翣(shà,古代帝王仪仗中的大掌扇)盖辇(niǎn,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)车,铜斧车在前开道,主车、轺(yáo,古代的轻便马车)车随辇车之后,在大队持矛、持戟的骑兵和武士随护下,浩浩荡荡地来到邾国(今山东省邹城市)的篾地与邾国国君邾义父会见。
邾义父是何人?邾仪父,名克,史籍中又称邾子克,是邾国历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。邾仪父在做邾国君主时,周天子的中央王朝大权旁落,而四方群雄并起、诸侯争霸。当此之时,朱氏祖先所建的邾子国,因国小势微,根本无力在群雄逐鹿中一争高下、叱咤风云。相反,他只能时而依附鲁国,时而又投奔另一强邦,在大国的庇护和相互牵制中以图生存。为此,历代邾国君主都积极参与当时各大国的政治盟会、军事战争等重大活动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4-29 15:50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段历史很有趣的。鲁隐公摄政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30 08:39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隐公摄政之三
小米嘎(很小)邾国在今山东邹城,方圆不过几十里,东、北、西三面邻鲁国,地缘形势决定了邾国的对外关系不得不以鲁国为重心。早期的邾国历代君主,都认识到邾鲁两国关系对邾国的重要,因而自立国之日,邾国便成为鲁国的附庸。春秋时期,邾国国君也都设法想与鲁国修好,并多次参加鲁国召集的盟会。
鲁国向来以大欺小,自当年邾颜参与鲁国政变,鲁人便对邾失去信任。进入春秋后,鲁国更是时时虎视邾国,企图蚕食甚至吞并邾国领土。在文化意识上,鲁人又以“周礼之邦”自居,鄙视、瞧不起邾国,甚至把邾贬为夷人。这样,春秋以来,鲁、邾关系大部分时间都很紧张。如周桓王姬林四年(公元前716年),鲁国即发兵入侵邾国,在周桓王十六年(公元前704年)又再次侵邾。此后,邾、鲁两国常年交战不止。
邾义父和隐公当时都没有受到周朝天子的正式册封,所以邾义父没有爵位,故称乎他为仪父,是因为尊重他才这么叫他,两个人可谓是一个藤上苦瓜——一对苦娃子。
隐公刚刚摄理国政,为了树立威信,想做出一番成就给国人看看,便把外交作为突破口,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,于是便来到鲁国蔑地(蔑,姑蔑,鲁地。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四十五里之地)与邾义父会盟,订立蔑地之盟。
岔巴子:“么斯(什么)叫会盟?”
嘀哆:“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。春秋时代,一些较小的诸侯国为了抵御大国侵略,联合作战,一些较大的国家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,胁迫其他小国加入自己的阵线,都曾会盟。如“召陵之盟”、“葵丘之盟”、“践土之盟”。”
隐公志得意满地回国不久,就有挑战他权威的人蹦出来了。夏四月,鲁大夫费伯没有奉隐公的命令,私自带兵攻打郎城(山东省鱼县东北),占据了郎城。隐公冇得(没有)法,虽然扎心(心烦),但只能听之任之。
岔巴子:“喔奢,隐公,这回掉得大(出丑/吃亏),费伯不买他的账,胆子粗(大),敢私自出兵,邪得没得米了(太邪呼了)。”
嘀哆:“你有所不知,隐公那敢管了他喽。费伯是鲁国第十一代国君鲁懿公姬戏的孙子,被周王封为费伯,以费地(今费县)为食邑,也就是私邑。不过,费伯占了郎城,据为私有,其子孙才以邑(城)为氏,纷纷改姓了郎。”
春秋里没有记载费伯在郎地筑城,可见左丘明对费伯私拓疆域,蔑视隐公的行为是不认可的,所以懒得写他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5-1 09:30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你对春秋很有研究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4 08:37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三节 寤生降世之一
这个时期,很多国家都被大国吞噬掉了,可有个新兴国家却冒出来了,还特别的冲,这个国家就是郑国,犹如“黄鹤楼上打旗帜——特别的显眼。”
郑国,别名奠国,国君为姬姓,伯爵。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诸侯国。周宣王二十二年(前806年)封周厉王幼子友于郑(今陕西华县的东方),史称郑桓公。
周幽王时期,周幽王为人粗暴残酷,喜怒无常,每天沉溺于声色,不理朝政。郑桓公身为周王室的司徒,看出西周马上就要灭亡,就想另作打算,早谋退路。一日,他把太史伯请到府上,恭敬地向他老请教:“老大夫见多识广,您侍奉过好几位天子,依您看这周室的江山还长得了吗?”
岔巴子:“打个岔,问一哈(下),勒(这)太史伯是哪个啊?”
嘀哆:“他是幽王时期的大思想家,太史伯阳父,亦称史伯,掌管起草文告、策命诸侯、记录史事、编写史书,兼管国家典籍、天文历法等,为朝廷重臣。”
太史伯摇摇头,长叹一声,推心置腹地说:“咳,当今天子残害忠良,宠信小人,周室恐有累卵之险哪!”
郑桓公深有感触,点点头,感慨地说:“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”又问:“老大夫,您为我筹划筹划,怎样才能躲过这场灾祸呢?”
太史伯沉吟片刻,说:“司徒不如趁早离开这是非之地,找一个安身之所。”
这话正和郑桓公之意,他忙问道:“老大夫,您看到哪里去比较合适呢?”
太史伯捻须想想说:“依我看,只有洛阳东面,黄河和济河的南面可以居住。这个地方,临近虢国(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)和郐国(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南),这两国国君都是贪财好利之辈,百姓们不归附他们。您身为朝廷司徒,又是天子叔父,朝野上下都很爱戴你,只要你张口向他们借地,他们不敢不给。日子一长,虢郐两国的百姓都会成为你的子民啊!”
郑桓公怕站不住脚,面有难色地说:“虢郐之地,地面平缓,是四战之地,子孙恐怕不易安身,到江南一带怎么样?”
太史伯跟他摆道理说:“以往祝融曾经作帝喾(kù)高辛氏的火正之官,功劳很大,然而他的子孙在周代都没有很兴盛的部族,只有楚国还有兴起的可能。周衰,楚必兴;楚国兴起,对郑国不利。”
郑桓公见勒(这)多困难,眉头深皱,又问道:“哪么我到西方怎么样?”
太史伯洒然一笑说:“那一带的人贪财好利,性好争斗,不能久居。”
郑桓公又靠近他问:“周代衰落,哪国又将兴起呢?”
太史伯又跟他仔细分析说:“可能会是齐国、秦国、晋国、楚国吧。齐国姜姓,是太公望的后裔,太公望曾经辅佐周文王周武王;秦国,是伯翳的后裔,伯翳曾辅佐舜帝怀柔百物;楚国的先辈祝融曾创下盖世功勋。而唐叔虞到晋地,地势险奇雄壮,又治理得井井有条,也肯定会兴盛。”  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

发表于 海南省 2015-5-4 09:20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寤生降世之一

这寤生好像是那郑庄公,克段于鄢的那人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5 11:03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三节 寤生降世之二
郑桓公听完太史伯的真知灼见,无不佩服地说:“老大夫对天下大事真是了若指掌呀!”于是,就暗地开始筹划东迁事宜。太史伯预言还真叫他俩言准了,春秋历史正是勒(这)样延续发展的。
在太史伯的建议下,周幽王九年(公元前773年),郑桓公将郑国的财产、部族、宗族连同商人、百姓从郑(今陕西华县咸林)远迁到东虢国和郐之间(今河南嵩山以东),号称新郑(今河南省新郑一带)。
岔巴子:“哎,么样搞的,说鲁国,隐公,牛胯的扯到马胯里,怎么说起郑国来了。”
嘀哆:“郑国在这历史时期特别重要,左丘明用墨特别的多。莫打岔了。”
公元前771,周幽王十一年,正像郑桓公担忧的那样,犬戎攻破西周,郑桓公和周幽王一起被杀死于骊山之下。
公元前770年,郑武公继位,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。他姓姬,名叫滑突,也有叫他撅(juē)突的,谥号郑武公,在位26年(前770-744年)。郑武公最初把郑国的国都迁建在京城(今郑州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),依靠自己的雄才大略,远交近攻,先后灭掉虢(东虢,河南荥阳)、郐(新密市东北)两国,并相继把邬(wū,今河南新郑)、蔽(今郑州市老城以东的地方)、补(荥阳市汜水镇)、丹(今河南遂平)、依(今郑州市管城区)、厵(róu,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)、历(河南禹县)、莘(今河南汝南县西北)等十邑地纳入郑国版图,公元前770年,郑武公将都城从京城迁移到郐国(今河南新郑市密县东南交流寨附近)建立新都,从此雄起,为郑国400多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后来,郑国人民也都感到光荣,以国为姓,都姓起了郑。
郑武公十年,公元前760年,郑武公在申国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妻,属于晚婚晚育。他俩娶武姜还不是想沾点皇亲。
岔巴子:“申国在哪里?”
嘀哆:“申国是周代的一个诸侯国。申国分为西申国和南申国,
陕西‘西申国’都城在平阳(今陕西宝鸡眉县),西申国与郑国不合,不大可能与郑国结亲。南申国都城在南阳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周宣王时,为了加强对“南土”局势的控制,改封他王舅申伯姜诚(伯爵)于原南阳市的谢国为申国。根据地理位置,郑武公的夫人武姜应该是南申国申侯姜烈的女儿,嫁给郑武公后,随夫谥号,改叫武姜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,不代表本网立场,应当理性、文明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 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