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湖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微信登录

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搜索
楼主: 肖长胜

[历史之书] 武汉方言历史小说《咵咵春秋那点事》

[复制链接]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12 09:03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四节 兄弟相争之三
公子吕,姓姬名吕,字子封,郑武公之弟,庄公的叔叔。帮助郑庄公消灭了共叔段。
庄公叹口气说:“用不着管他就会自取其祸的。” 公子吕不好再说什么就退下去。
太叔见哥哥不管他,胆子越来越大了,又收原来两属地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,并扩大到廪延(地名,今河南省延津县北)的地方。
岔巴子:“太叔这不是‘厕所里点灯——找死’吗?”
嘀哆:“你么看庄公装糊涂,其实他是‘月湖的藕——窟(心)眼多’,他喋务(故意)的这揍(做),这叫欲擒故纵。”
公子吕见太叔逐渐做大,忧心如焚地来找庄公说:“大王,太叔太不象话了,我看可以动手了。再不动手,等势力一大,他将会争取民心的。”
庄公真拿得住,一点也不担心地说:“没有正义便无法有号召力,势力虽大,反会崩溃。”
太叔以为哥哥怕他,得寸进尺,大势整治城郭,储备粮草,补充武器,装备充实步兵车兵,准备发动政变,袭击郑国都城——新郑。一切准备就绪,太叔就按事先商量好的,暗中派人与母亲武姜勾通,武姜打算作为内应打开城门,让太叔攻进城来,杀了大儿子庄公,扶二儿子太叔作郑国君主。
庄公心里跟明镜似的,知道太叔迟早要举兵反他,但他一直苦于没有兴兵讨伐太叔的借口。出师无名,会授人以柄,说他挟私报复。
太叔磨刀霍霍准备造反,庄公也冇(没)闲着,其实他早就做好了安排,派奸细打入太叔身边监视他,太叔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。
庄公一直在等待除掉太叔的时机,他早就受够了武姜和太叔母子的气,一步一步让太叔往他设的套里面钻。可太叔太傻了,敲死(找死),硬是伸出指头让人咬,让庄公抓到他的把柄。
庄公得到密报,获得太叔准备起兵的准确日期,他兴奋不已,立刻召见公子吕和大将军祝聃,对他们说:“可以了。你和将军帅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城。”
公子吕、祝聃立刻带兵来到京城,京城四门紧闭。战车一字摆开,四匹战马拉着方形车舆(车箱),每辆战车上面站着三个手持长戈的甲士,车后一排勇士,声势如虹。公子吕站在帅车上,对城上太叔劝降道:“太叔,你勒(这)是造反,大王命我来捉拿你,你出来投降吧。大王念你是他的兄弟,不会杀你的。”
太叔指着城下说:“投降,投降就是个死,给我打。”箭像雨射下去。祝聃张弓搭箭,一箭射向城楼,太叔躲过去,嚇(吓)得一身冷汗。祝聃即可下令攻城,兵士蜂拥而上,杀声震天。
祝聃是春秋郑国一位著名大将,曾用箭射到周桓王的肩,让周天子的威信扫地,郑庄公始霸,史称“春秋小霸”。
太叔平时恃势凌人,作威作福,很不得人心。京城百姓见大军杀来,纷纷揭竿而起反叛太叔。太叔见势不妙,“寡妇死了伢(儿子——冇(没)得指望了”,就带着自嘎(己)的亲兵冲出京城,杀出重围,仓皇逃到鄢地(今开封鄢陵县)去了。
庄公又挥师赶到鄢地攻打他。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战败,又仓皇逃到共国(今河南省辉县市)去了。庄公对付弟弟公叔段的这一招,可谓用心之深,可以说,郑庄公是欲擒故纵之计的创始人。但有诗云:
寤生生来母嫌弃,但把幺儿宠上天。
母子戮力夺兄位,自取其祸好不该。
庄公用心颇为深,欲擒故纵张网待。
时机成熟雷霆动,出兵剪弟不留情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

发表于 海南省 2015-5-12 20:08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庄公克段于鄢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13 08:54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五节 母子相见之一
武姜为等勒(这)天可算是了费尽心机,这一天终于来了,她在寝宫里躁动不安,一会问贴身宫女:“准备好了冇(没)?”
宫女低头回答道:“太后,都准备好了,就等太叔发兵攻城了,内应就会打开城门放太叔他们进来。”
那晓得,结婚的“碰到办丧——横倒霉。”一女宫女慌慌张张地进来说:“夫人,祭仲带兵把寝宫围住了。”
“么事,么事!搞邪了(太放肆了)。”武姜惊得目瞪口呆,犹如“麻雀跳到粗糠里——空喜一场。”但她俩还是不信哪个邪,非要出去看看。武姜疾步出门,刚迈出宫门就被甲士用剑堵住,一个军士长上前,对她俩冷冷冰冰地说:“大王有令,夫人不得出宫。”
武姜愤怒地喊道:“我要见大王。”可冇得人啰她(没人理她),她俩就着劲地昂(使劲地喊):“邪得冇得名堂,敢软禁我。”她俩就像对着聋子打鼓,士兵们充耳不闻。
武姜被软禁起来,宫门封住了。禁军在都城大肆搜捕太叔的党羽,叛乱被平息下去。
武姜闻听太叔战败逃到共国去了,精神崩溃,“泥巴娃娃遭雨淋——软瘫了”,颓然地躺在卧榻上不起。
郑庄公平叛胜利了,可左丘明不这么认为,他在《春秋》说:“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,所以不说他是弟弟;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,所以用“克”字;称庄公为“郑伯”(意为大哥),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;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,不写共叔段出逃,其下笔多有对郑庄公责难的意思。”
岔巴子:“郑庄公明摆着是在钓鱼嘛。史官的笔,言官的嘴,好比‘俞伯牙搬家——不留琴(情)’!”
嘀哆:“史官笔如刀,‘秽迹彰于一朝,恶名披于千载’!不过,郑庄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,不然他就会被武姜和太叔杀了。政治斗争向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,没有对错,只有胜败之分。”
共国是个蕞尔小国,姬姓国,地处河南新乡辉县境内,共伯收留了太叔,共国大臣害怕惹祸上身,极力反对。太叔在共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,实在不好受。他俩开始埋怨母亲起来:
姆妈姆妈太糊汤,(糊汤:脑袋不清白)
戳得兄弟不和睦。(戳:挑拨)
反目成仇刀兵见,
丧家之犬不好过。
姆妈姆妈搞反角
非要儿把兄位夺。
瘪脑壳撞硬脑壳,
二半吊子蠢事揍。(揍:做。)
太叔逃到共国,武姜还在都城,郑庄公不放心,就班师回朝。郑庄公回到都城立刻颁布敕令,把母亲武姜逐出都城,流放到城颍虎牢(郑国邑名,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),并发誓说:“不到黄泉不再相见。”
公子吕(郑武公之弟)、祭足、祝聃、原繁、高渠弥、曼伯等在场的文武百官见他像“胡敬德(尉迟恭)炒米泡——黑(吓)人巴唦”的样,都悚倒(站在一边该做声而不做声)一边,不敢劝他。总管太监去夫人宫里传旨。
城颍是郑国最南部的一个城邑,在今天的颍河北岸襄城县颍阳镇邢庙村、小河村、周庄村位置,因城池邻近颍河,取名为城颍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14 08:48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五节 母子相见之二
这天,一辆车载着武姜出了出了南门,一队士兵押着车,黯然地向城颍走去。郑庄公站在城楼上,看着远去的母亲,心里很过不得。他想不通,同样是她的亲生儿子,为么斯(什么)她要对我勒(这)样冷酷无情,难道就因为我生出时脚先头后的原因吗?这也怪不得我呀。阴阳先给我算过,说我脚先出,江山站得稳。
郑庄公回到宫中,心里对母亲给他取的寤生这个名字一直耿耿于怀,再加上母亲唆使弟弟造他的反,想起来就来气。经过平叛后,郑庄公的政治地位得到巩固,政通人和,他在周平王任王卿士之职,在周朝的政治份量也重了,可谓志得意满。
郑庄公心情渐渐好了,经常想起他姆妈(母亲)来,想去看看她老人家,可他发过毒誓,又碍于情面不好去,后悔当初不该把话说绝了。
武姜到了偏僻的城颍足不出户,过着冷清清的生活。驻守在颍谷的镇守使颍考叔听说这件事,对庄公的做法很有看法,就想去都城劝说郑庄公,可他作为边疆典守官没有大王令是不能擅自进京的。颍考叔思来想去,终于想出个办法来。
颍考叔(颍:地名,颍谷;考:名;叔:兄弟排行,老三)是郑国大夫,执掌颍谷(今河南登封西)军政的地方官,郑国著名军事将领,为人非常正直。
颍考叔搞了不老少珍玩异宝来到都城。郑庄公召见他,颍考叔呈上宝物,郑庄公很高兴,和他谈了一些防务事宜,然后高兴地赏赐他食物,并破例和颍考叔一起用膳。
大王赏赐官员食物,勒(这)是莫大的荣誉啊!颍考叔并没有感激涕零,这正是他劝谏郑庄公的机会,他不能错过。颍考叔冒着杀头的危险,在吃饭的时候,故意把一大块肉留下不吃。
郑庄公见颍考叔把肉搛到一旁不吃,不明白地问:“颍考叔,你怎么把肉留着不吃呢?我这多得很,包管你吃饱。”
颍考叔一副虔诚样说:“大王,我有母亲,我孝敬她的食物她都尝过了,就是没有尝过大王您的肉汤,请求大王让我带回去给她吃。”
郑庄公听了,喟然说:“你有母亲可送。”然后长叹一哈(下),说:“咳!我却没有!”
颍考叔假装迷糊地问:“请问大王,您勒(这)是么意思啊?明明您有母亲,怎么说冇(没)得呢?”
郑庄公倒苦水地对颍考叔说明他与母亲武姜的前前后后恩怨,最后惆怅地说:“咳,寡人已经立下黄泉相见的毒誓,我现在感到很后悔,不该那样做!”
颍考叔很理解郑庄公的苦衷,向他分析利弊道:“大王,共叔段逃到共国去了,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不过,太夫人关在颍地,时间长了,从政治军事上说,您关了申侯的女儿,怕是申国和周天子对您有看法,说不定会招来祸端的。您还记得嘛,当年幽王废申后,申侯一怒出兵把幽王杀了,太王郑桓公也在这场兵祸中战死的事吗?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

发表于 海南省 2015-5-14 10:20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于是就挖了个地道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15 08:46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五节 母子相见之三
郑庄公眉头紧皱,点头说:“记得,当然记得喔。”
“还有,自古王者都敬天法祖,提倡‘忠’、‘孝’,以孝教化子民,纵然太夫人有诸多的不是,但她俩毕竟是您的母亲大人,如果长期关在颍地,天下人会认为您不孝,恐怕对您的影响不是蛮(很)好,勒(这)有损您的英名。”
“嗯,您说得蛮(很)对。”郑庄公见他说得在理,就问道:“哪寡人该么样办好呢?”
颍考叔终于说通了郑庄公,提着的心放了下来,于是趁热打铁说:“大王既然发誓‘不到黄泉不再相见’,君王之言如同法,君要臣死,臣不死是为不忠;父叫子亡,子不亡则为不孝。君子一言,驷马难追这是法统,不能随意改动的。不过,我倒有一个办法。”
“么是办法,说来听听?”郑庄公感兴趣地问他。
“既然您想见太夫人,您有什么可忧虑的呢?如果挖地见到泉水,您和太夫人在隧道里面相见,哪还有谁说不对啊?”颍考叔向他出主意道。
郑庄公听了他的话,好不高兴地说:“妙,妙哉!”随即叫颍考叔回去,按他说法子办。从勒(这)一点看,郑庄公善于纳谏,礼贤下士,绝非池中之物!
颍考叔欣然领命,立刻回到城颍,派兵在武姜住的宅子下挖了个地道。经过几天地挖掘,终于见到水了,地道挖好了,颍考叔又亲自接郑庄公到城颍。
郑庄公仪仗浩浩荡荡地来到颍地,他俩整好衣冠进入地道,看见姆妈,赋诗说:“在大隧中相见,多么快勒啊!”
武姜从地道向他走来。郑庄公赶紧迎过去,叫声:“姆妈(母亲)。”然后跪地给她磕头。
武姜听到儿子郑庄公叫她姆妈,一种久违了的亲情感涌上心头,她哽噎地上前扶起儿子,说:“孩子,我对不住您。”武姜抱住郑庄公,好个痛哭。
就这一样,母子冰释前嫌,郑庄公扶着武姜走出地道。武姜感慨地赋诗说:“走出大隧外,多么舒畅啊!”
颍考叔远远看着郑庄公母子重归于好。郑庄公重赏他,随后携母亲一同回到都城,人们看到后,都称赞庄公是个孝顺的儿子。
岔巴子:“颍考叔这一手,真是‘黄鹤楼顶摘星斗——高手’!”
嘀哆:“好!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(意思是:孝顺的子子孙孙层出不穷,上天会恩赐福祉给孝顺的人。)”
君子曰:“颍考叔,可算是真正的孝子,爱他的母亲,感动郑庄公。诗说:‘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,永远可以感动他人。’”
岔巴子:“勒(这)个君子是哪个啊?”
嘀哆:“勒(这)个君子没有特定的人,就像《黄帝内经》中,黄帝云曰一样,是左丘明借君子之口对人物、事件所作的归结性的评论。”
岔巴子:“喔。嘀哆,左丘明把鲁隐公和郑庄公写在一块是么意思啊?”
嘀哆:“《左氏春秋》一大特色在于对比和评说。左丘明意在褒奖隐公不与弟争权,针砭郑庄公与弟争权夺利。
左丘明为鲁国左史官,又和孔子是同一时期的人,深受儒家 “君义、臣行、父慈、子孝、兄爱、弟敬”思想的影响。从褒贬之词中,抑或有‘假人之美,藉为私惠’之意。”
岔巴子:“么斯(什么)叫左史官?”
嘀哆:“就是专门记录君王言行的史官。春秋时期,“君举必书”,有大史、小史、内史、外史、左史、右史等史官。“大史掌国之六典,小史掌邦国之志,内史掌书王命,外史掌书使乎四方,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。左丘明,姓丘,名明,因其父任左史官,故称左丘明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5-15 09:06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既领略了汉方言的妙趣横生,又学到了历史!

感谢先生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18 08:41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六节 隐公受辱之一
鲁惠公大墓修好了,鲁国举行大殡,全国哀悼,附属小国和相邻的几个国家派人来参加葬礼,场面有点冷清清的,更让人不可理解是周天子冇(没)有派人来凭吊,勒(这)让隐公掉得大(蒙受大的损失),很没有面子,还让王亲贵胄们看他的笑话,还比“许仕林的妈---舍(蛇)人(丢人)”死了的。
鲁惠公在位期间,励精图治,国势大振,百姓悦服,虽说在外交上较为孤立,与郑国、宋国等国发生过战争,还几乎不与齐、宋等大国有么是来往,但不管么是(什么),撇开这些国家不说,周朝和鲁国的关系那都是一个藤上结的瓜——一家子人嘛,周平王最起码的礼节还是要讲的吧。
可恼的是,隐公忙过了脚(忙完事),鲁惠公已经下葬二个多月了,到了七月间的秋天,周平王才派了个小卟拉角子(小人物)宰咺(xuǎn,宰:官名;咺,名也。)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。
岔巴子:“请问你俩,勒(这)个宰是几大个官哪?”
嘀哆:“周朝时,在内管家称宰,在外理事称相。西周的铜器铭文也常提到宰。君主在封官授爵贵族或大臣时,常由宰或司徒、司空等立于被授封的右边。宰有时受王命向大臣颁赐赏物,《诗经》中还将宰和卿士、司徒等列在一起,可见宰的地位颇为尊显。”
天子(周平王)位尊,吊丧来晚了不说,鲁夫人仲子还冇(没)死,也给她送了丧礼,勒(这)不是咒人吗? 真是“清白人办糊涂事——故意”的,明显的是在羞辱隐公嘛。“咺赠死不及尸,吊生不及哀,豫凶事,故贬而名之。”所以左丘明对此颇有看法,在《春秋》中直呼宰咺的名字,以示他的不满。
周平王洋绊(外行),鲁惠公死了快年把了才送葬礼来,按照周礼规定:天子死了七个月后才安葬,诸侯都来参加葬礼;诸侯五个月后才下葬,同盟的诸侯参加葬礼;大夫三个月后才下葬,官位相同的来参加葬礼;士一个月以后下葬,亲戚前来参加葬礼。向死者赠送东西没有赶上下葬,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举哀的时间,预先赠送有关丧事的东西,这都是不合于葬礼规矩的行为。
岔巴子:“勒(这)不是明不凯(明显)的欺负人吗?咳,差顶帽子,差把火啊!”
嘀哆:“事情远非这么简单。俗话说“要想公道,打个颠倒。”周平王刚当上天子不久,秦文公就擅用天子之礼祭祀天帝,鲁惠公也向周平王申请照办。诸侯用天子礼祭祀天帝,勒(这)是严重的违法行为,是要问罪砍头的。周平王也不想通啊,“外戚勒(这)么揍(做),你也来羞辱我,当我好欺负的是么?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5-18 10:44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赞一个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19 08:32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六节 隐公受辱之二
周平王虽说是个傀儡天子,但对这种明不凯(明显)的大逆不道的犯上行径是坚决的不同意。鲁惠公大怒,一意孤行,故意就用天子礼祭天,冇(没)把周平王气死。周平王不敢问他的罪,闷到怀里(放在心里)。鲁惠公葬礼,周平王故意勒(这)么揍(做)是发泄他对鲁惠公的不满而已。”有诗云:
惠公葬礼冷秋秋,隐公心里蛮难受。
天子送礼迟不说,还把活人来诅咒。
上辈恩怨理不清,还要我来苦承受。
夹生半气隐君子,窝囊气何时得休?
八月,纪国(今山东寿光市)纪厉侯发兵攻打夷国(今山东即墨县西庄武故城)。挨打的夷国没有派人前来报告鲁国,勒(这)种以大欺小的事,所以《春秋》不消(用)记载的。
这纪国,是商朝东方的诸侯国,国祚延续到西周的春秋时代。国君为姜姓,侯爵国。纪国在山东地界上也算是个大国,与齐鲁不差上下,在齐禧公时候甚至使齐国都畏惧它三分。
夷国,妘(yún)姓小国,是东夷的一支,位于山东青岛市。两国为么事干(打)仗咧?历史没有记载,但有点可以肯定,纪国一直想吞并夷国。想找事,那有找不到由头的嘞。夷是中国古代对东部民族的统称:东夷又分九夷,分别为:畎(quǎn)夷﹑于夷﹑方夷﹑黄夷﹑白夷﹑赤夷﹑玄夷﹑风夷﹑阳夷。
这月,鲁国发现蜚虫(飞虫),还好没有造成灾害,《春秋》也不记载。
蜚虫,飞虫。这种虫就是常见巴在菜叶背后眼屎大的小蠓虫子,此虫春生夏藏,对农作物有害。在鲁国深秋季节,出现勒(这)种虫子,看来当时的气候异常,好在气温下降的快,所以冇(没)有造成灾害
鲁惠公晚年时,在黄地(黄国:今河南省潢州川县隆古乡境内)打败了宋国。隐公即位,为了缓和两国的紧张关系,便派使者前往宋国都城睢阳(今河南商丘)与宋穆公讲和。九月,隐公和宋穆公在宿国结盟,两国开始友好。
宋穆公也不是心甘情愿要与鲁国结盟的,考虑到隐公这伢还蛮识相,他的姑娘仲子成为鲁夫人,外孙允也当了太子,不看僧面看佛面,所以才勉强答应结盟。假设当时,隐公不让允当太子,宋穆公肯定会找岔子生事报仇的。
宋穆公,子姓,宋氏,名和,宋武公之子,宋国第十四任国君,在位9年(前728年—前720年在位)。
宿国,风姓。周初分封七十一国之一,为姬姓之外的异姓国,故址在今山东东平县稍南2里。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伏羲氏的景仰,封伏羲氏的后代在宿建立的诸侯国。春秋时期,宋国灭亡宿国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,不代表本网立场,应当理性、文明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 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