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来自
- 湖北
- 精华
- 2
中士
 
- 积分
- 287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|

楼主 |
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4-20 08:44:02
|
显示全部楼层
第四节 武王分封之三
异姓国:齐国(姜太公、公爵)、吕国(吕姓)、蓟国(伊姓、侯爵)、焦国(姜姓)、许国(姜姓、男爵)、楚国(熊姓)、芮国(芮公)、邓国(曼姓)、莒国(己姓嬴姓、子爵)、巴国、微国(子爵)。11国
《荀子•儒教》:“立国七十一,姬姓独居五十三。”这七十一国先后由周文王、周武王、周公旦、周成王所封赐的,可谓“皆举亲也!”
有诗曰:
打下江山好作难,要赏要封多如毛。
心生一计把国分,周朝姬姓把天下。
一姓代代相乘袭,封建王朝由此生。
爵位世袭罔替传,千秋万代我江山。
岔巴子:“我们老是讲封建,昂(喊)打倒封建主义,这封建是么样讲来呢?”
嘀哆:“这封建乃出自周武王,就是说,在他同姓中封侯建国,这就是中国 “封建”王朝的由来。于是乎,家就是国,国就是家,便有了国家一词。民国时,党就是国,国就是党,于是乎便出现党国一词。”
分封制按照现代管理理论来讲,就是奖励激励制度。如果这种制度用之不当,就是产生反作用力。轻者不满、中者动乱,重者亡国。
从分封来看,周公旦是最大得利者,姜太公第二,亲贵子弟显然不满。
公元前1043年,权柄握手二年,还冇(没)捂热乎,周武王就撒手人寰,享年44岁。太子子诵即位,时年12岁,谥号周成王。由于他年龄太小,由周公旦辅政。
武王他俩尸骨未寒,不满终于爆发了。公元前1041年,蔡叔度、管叔鲜、霍叔处三监(监视看管武庚)联合武庚叛乱,史称“三监之乱”。 周公旦不得已出征,花了三年时间,于前1039年平定此乱,武庚及管叔鲜被杀,蔡叔度被流放,霍叔处被废为庶民。周公旦感到中原难以掌控,在伊、洛二水一带建设新的都邑,取周道始成之意,定名东都成周洛邑。这真是:
人心不足厥大何?尤甚贪权念不足。
三监虎目而豕喙,起兵掀浪动朝栋。
兄弟阋墙乱不断,父子相残幕幕惊。
群雄争霸战火起,根须砍掉大树枯。
周武王“皆举亲也”的分封制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。秦始皇对周朝封建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后,认为《韩非子•和氏》说得对:“大臣太重,封君太众,上逼主,下虐民。”所以才出现这种混乱局面,于是乎,秦国决定废除分封制,采用郡县制。
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小民造反者刘邦在得天下后,也对秦朝进行深刻反思,秦朝只有短短十五年寿命,贾谊《过秦论》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,尽管周制有诸多诟病,但它苦撑苦熬,传30代37王,791年之久,于是刘邦重拾周慧,恢复分封制,至此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