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湖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微信登录

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搜索
楼主: 肖长胜

[历史之书] 武汉方言历史小说《咵咵春秋那点事》

[复制链接]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20 09:02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六节 隐公受辱之三
冬,十月十四日,鲁国改葬惠公。隐公不敢以丧主的身份到场哭祭,由太子允哭灵。《春秋》不记载。为么斯(什么)要改葬惠公呢?是因为惠公死的时候,鲁国与宋国正在黄地(今河南民权县)打仗(鲁惠公末年,鲁宋太子又年幼,葬礼不完备,所以改葬。
这场战争,先是鲁国军队侵入宋国领土,在黄地打败了宋军,接着鲁国就受到宋国的强力报复。
卫国(今河南省鹤壁、新乡一带)国君卫桓公来鲁国参加葬礼,没有见隐公就回去了,搞得隐公很没面子。因为卫桓公连起码礼节都不讲,所以《春秋》不记载,这是对他无礼行为的无言批评。
卫桓公,姬姓,卫氏,名完,卫国第13代国君,前734年—前719年在位。
共叔段叛乱时,派儿子公孙滑(姬姓,名滑,共叔段之子,郑庄公之侄)到卫国借兵,讵(岂)料公孙滑到卫国借了兵马,匆匆返回郑国。在返国的途中,听说父亲叛乱失败,自刎而亡,他就连嘛(忙)逃回卫国,欺骗卫桓公说郑庄公杀弟囚母、不仁不孝云云,请求卫国出兵讨伐郑国。
卫国是个老牌封国,看不上郑国这个外来的暴发户,勒(这)几年,郑国在他俩鼻子底下肆意抢占了大量地盘,冇(没)把他勒(这)个地头蛇放在眼郭(角)拉里,早就想找机会修理他一哈(下)了。
公子州吁与公孙滑是对梗脑壳(密友),听说勒(这)事,就怂恿撺掇卫桓公,力主出兵讨伐郑庄公。卫桓公本来就是个缺主少见的主,耳根子软,听信公子滑的谎言,决定兴师讨伐郑国。
公子州吁,春秋时期卫国人,卫庄公的儿子、卫桓公同父异母的弟弟。公子州吁生性暴戾好武,善于谈兵,深得庄公宠爱,任其所为。
“过界的蛮牛——想找顶角来的。”郑庄公在周平王身边担任左卿士,他俩不是好惹的主,得知卫桓公出兵占领廪(lǐn)延,大怒,奏请天子,得到周平王允许,于是打着王师的旗号,率领周天子的军队、虢国(西虢国,公爵国,今陕西宝鸡市东。东虢国已被郑武公灭了。虢公忌父,周平王宠臣之一)的军队进攻卫国南部边境,同时又请求邾国(今山东邹城境内)出兵帮助。这是郑庄公被迫第一次对外用兵。
岔巴子:“周平王是个不管闲(事)的人,他俩勒(这)回怎么抻头咧?”
嘀哆:“我想是勒(这)几年楚国、纪国、宋国不断滋事,正好郑庄公请兵,周平王顺水推舟,即落他个人情,又要拷(打)他们一下哈(下),杀鸡吓猴,以儆效尤,免得那些烂眼斜不把他当人看。”
邾国是个子爵曹姓国,史称邾子国,东周时期著名方国之一,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5-20 14:56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梗脑壳(密友)——是个梗朋友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21 08:08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六节 隐公受辱之四
邾仪父曹克认为勒(这)是个极好露脸的事,很想参加,但勒(这)大的事,他那敢作主啊。于是,他俩赶紧派人到鲁国知会“周班长”隐公一声,顺便也想拉他一起出兵。
岔巴子:“哎哎,怎么冒出个‘周班长’来了?”
嘀哆:“你有所不知啊,鲁为周的同姓国,在周代各诸侯国的位次排列顺序上排头位,亦即 “周班”,或“鲁之班长”的说法。”
隐公也是要面子的人,既然是王师,天子没说,郑庄公也冇(没)请他,你个小米嘎子充么是大汉哪?隐公心里蛮不暖和,况且勒(这)是卫国和郑国之间的事,与他不相干,他也不想趟勒(这)浑水,便一口拒绝了。
邾国使者冇(没)完成任务,怕回去不好交差,便暗地里使钱,和公子豫(鲁大夫)商量,揍(做)通了公子豫的思想工作。
糊汤米酒(脑袋不清白的人)的公子豫经不起邾使的灌米汤(甜言蜜语去奉承),答应撑头,在朝会上请求隐公出兵打卫,隐公不肯(不答应)。公子豫是个火杆子(胆子很大)人,他一气之下,就自己带兵去了,和邾国、郑国在翼地(山西省河津市舊冀亭)会盟。《春秋》不记载,是因为勒(这)不是隐公的命令。
由于隐公没有处理费伯擅自出兵攻打朗城的事,公子豫才敢恣意妄为。“八仙桌缺只腿——搁不平”,隐公只好听之任之。
鲁国在都城新建南门,《春秋》不记载,勒(这)也不是隐公的命令。
十二月,祭国(今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祭城镇)国君祭伯来访,他并不是奉了周平王的命令来的,属于私人来访,也算寻根访祖吧。
祭国为西周时期封国,在今郑州市区东。古称祭伯城,为周公姬旦的第五个儿子祭伯的封国,爵位为伯,故名祭伯。
众父去世,隐公没有参加葬礼,送了些衣衾(衾:尸体入殓时盖尸的东西)盖在众父身上小敛出葬。所以《春秋》没有记载他死亡的日子。
公子益师(-前722年),姬姓,名益师,字众父,鲁国政治人物,鲁孝公的儿子。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十二月,公子益师去世,其后为众氏,其子是众仲。
岔巴子:“么斯叫小敛?”
嘀哆:“小敛是古代的丧俗,正式给死者穿好衣服,称之为小敛。
岔巴子:“隐公当这个摄政王蛮不是一回事嘛,谁都不把他放在眼郭(角)拉里。不过他还蛮善于搞外交的。”
嘀哆:“鲁国日子不好过,与宋国有隙,加上人们都把太子允看成是鲁国的君王,他只不过是个撇脚摄政王而已,迟早要交权把给太子的。隐公在内政上不敢大展拳脚,政治受制于人,只好在外交上揍揍(做做)文章。”总结隐公勒(这)一年的工作成绩,有诗云:
新官上任三把火,把把要烧要害上。
头火下去威不立,后面诸事要泡汤
隐公头年不么顺,硬头眼子不日他。(日:理)
外辱内欺连番来,造业也冇人同情。(造业:可怜,很受罪)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5-21 08:55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给先生鼓励,把方言小说进行到底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22 08:37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三章 隐公二年第一节 向姜败国之一
公元前721年,隐公摄政的第一个年头,他的日子真的不蛮好过。在内政上,公族和公子哥们不把他放在眼里,费伯擅自出兵占据郎城,公子豫又私自带兵与郑国会盟,这分明是在喔(恶)心他(故意让人难堪),大有分庭抗礼,挑战他权威的意思,勒(这)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弱势地位。
勒(这)一年,隐公撮虾子(做小事),忙于修复他老爹惠公与宋国开战留下的乱摊子,与虢国、宋国会盟,与郑、齐两国修复关系;正是由于隐公在国内国外政治地位不强,周平王、卫桓公才有慢待他之举,也暴露了周朝和列国不承认他的窘境。
难道隐公不懂得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嘛!
岔巴子:“哎,嘀哆,么是叫‘在祀与戎?’”
嘀哆:“祀,就是祭祀;戎,就是军事。就是说,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和军事这两件事上。从隐公这一年的表现来看,他在政治上弱,冇(没)有树立么威权,只重视祭祀,不重视军事,重外交,好会盟,这叫着‘叫化子弹琵琶---苦中作勒。’”
俗话说:“头三脚难踢。”隐公算是窝窝囊囊度过去了,进入第二个年头,隐公有何作为呢?
隐公二年春,隐公兴致勃勃来到鲁国西南部的潜地(今山东济宁市西南)与鲁西的邻国戎族首领会谈,酒席上两人相谈甚欢,首领举爵说:“我国与惠公关系很好,公再次到来,我甚感荣幸。”
戎族是春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,西周至春秋时期,戎分布极广,名称亦繁。如有大戎、小戎、骊戎、大戎、茅戎、姜戎、杨拒、泉皋、伊雒、陆浑之戎等等。戎国乃六济之戎,在山东曹县建立戎国。都城位于今山东曹县东南三十里,已氏,戎君之姓。在往后戎族逐渐与汉人通婚融合,接受汉族的文化,取单姓,就以国名为姓氏,称为戎氏。
在山东勒(这)各地界上,原本是夷人和戎人家园,周武王夺得天下后,就封周公旦和姜子牙到山东来控制他们,所以夷人和戎人对外来户历来怀有敌意。
当年鲁国初期时,鲁国南部的淮夷、徐戎趁管、蔡、霍三监之乱之时起兵反鲁。伯禽率领军队击退了淮夷、徐戎的来犯,平定了少数民族的叛乱。
徐戎古族名,东夷之一。徐戎,徐族本是东夷族,因好战而称为徐戎。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。 周初建立徐国 ,在东夷中最为强大,曾数次联合淮夷等抗周。
鲁国现在的地方曾是奄国,都城在今山东济宁曲阜旧城东。奄国在夏朝时就是一个强大东夷方国了,周公旦东征时灭了奄国,周成王就把奄国封给周公,建立鲁国。伯禽用周礼教化夷人,花了三年时间才搞定鲁国,他俩才去镐京向周公汇报国政。姜子牙乃夷人,以夷制夷,一年就搞定了齐国。“以夷制夷”出自于周,曾被后世北宋抗辽、清李鸿章以英法止日用过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25 08:33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一节 向姜败国之二
隐公也举起爵说:“我父王与首领私交甚好,我这次来,主要是重修父王友好关系,希望鲁国与戎国(今山东省曹县)世代友好下去。来,喝酒。”两人都痛快地把酒喝净了。
随着岁月锈蚀,戎和夷势力远不如从前了,戎国有点像落单的孤雁,更像“小伢冇(没)了娘——无依无靠”一样。首领对隐公的到来很高兴,极力讨好隐公,他拍拍手,随即乐工奏乐,舞女起舞。
鲁国是个大国,戎国是个小国,隐公架子摆得足(大)。春秋时期,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不容易,必须找个大国做靠山才行,所以会盟、结盟在当时很盛行,结盟就跟嚯(喝)稀饭一样容易,可实际上就跟“稻草拐棍——靠不住。”
当时东方诸侯国形成了两个阵营,郑、齐算一个阵营;宋、卫、陈、蔡又是一个阵营。隐公也不甘示弱,先后与邾国、虢国、宋国结盟。
酒酣耳热之际,首领恭敬地对隐公说:“隐公,我戎国愿意与鲁国结盟,不知隐公意下如何?”
隐公打心里瞧不上戎国,嫌弃他们是野蛮之族,他故作沉吟地说:“这事容我回去和大臣们商量商量再答复您俩。”
首领听了他这话,热脸贴个冷屁股,分明是在瞧不起他,嘴上说:“好好。”心里却说:“老子拿你当个人看,你还翘盘子(端架子)了,‘馍馍晒太阳---翘(俏)起皮来了。’妈那个胯子,啫得嗙腥(过分做作),老子还懒得嘴(理)你。”
隐公婉言拒绝与戎国结盟,他见首领不么快活(不高兴),怕有事,连忙扯耶子(找由头)赶快回国去了。
话说莒(jǔ)国,最早属于东夷古国,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封少昊氏之后裔于莒而立国,子爵国,兹舆期为第一代国君。本嬴姓,后改称己姓。一说曹姓,难以裹(弄)清。都城位于今山东莒县县城,东临沭河,西傍柳青河,旧城有三重,皆崇峻,子城方十二里,内城周二十里,外郭周四十里四周。莒国的北境与齐接壤,西与鲁国为临。莒国在小国林立的春秋时期曾显露头角。在当时的东夷诸国中,以国土而论,仅次于莱国;同春秋诸强相比,也仅次于齐鲁宋郑卫等国。
当时,莒国是齐国和鲁国之外的东方大国,附近邻国的贵族与国君,在本国混不下去时,都喜欢投奔莒国。这里还一个成语:“勿忘在莒。”比喻不忘前事,莫要忘本。
春秋时期,鲁莒两国不睦,莒国虽为子爵之国,但自持有较强军事,外交优势,经常与鲁国争夺东郓城(今山东省郓城县东)发生摩擦,真是“跳蚤性子——见肉就叮。”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26 08:29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一节 向姜败国之二
莒国国君鱼莒浩浩荡荡的车马仪仗来到向国都城向邑,迎娶向国国君女儿向姜回国。向伯高兴得合不拢嘴,送了大量妆奁,并派士大夫一直送到莒国,举行婚礼,告太庙,婚礼结束,完成《礼记》中说的那样:“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继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”
岔巴子:“哎,冇搞明白,结婚的婚字,怎么用昏呢。”
嘀哆:“么咋呼。古人认为,昼为阳,夜为阴,白天和黑夜交会之时的黄昏,是阴阳交和之刻,正是行男女阴阳交和之礼的黄道吉时,故选择在黄昏时举行婚礼,因此叫昏礼。后来不知哪个多事之人,加了女字旁,就变成了现在这个婚了。”
向国是西周初期周武王大封诸侯时,在追封先帝后裔时,封炎帝的一个裔孙在向地(今山东莒县南部)建国,国君称向伯,为姜姓,子爵国。
莒国是个大国,向国则是个小麻骨嫩子(寸把长的麦穗鱼)国,在勒(这)个大鱼吃小鱼的年代,真是“今晚脱了鞋和袜,不知明朝穿不穿。”向伯以为攀上门好亲事,算是烧高香了,有了女婿伢的撑腰,我总算可以睡个安神觉了喔。然而,向伯千算万算,揍(做)梦都冇(没)想到,他的江山竟然坏他的女儿身上。
向姜到了莒国,合梗(完全)是个闹药(喜欢吵闹的人)子,天天昂(说)着莒国住不惯,整天闹眼子(瞎闹),吵着要回向国去。鱼莒把她冇得整(没有办法),终于把他搞毛(惹火)了,他俩抖(发)狠说:“个板**,鬼昂(叫)鬼昂(叫)的,几犯嫌(很讨人嫌)喽。老子信了你的邪(受不了你了),你不是要回去吗?老子让你回个嚯欠,真是‘锅里的粑粑---欠铲(打)。’”有诗曰:
哇哩呜哩哇,结个新大大。
新娘脾气大,新郎苦哈哈。
嚯也嚯不住,只好甩袖走。(嚯:哄)
感情受伤害,覆水难收回。
鱼莒“捏着拳头过日子——心里憋气”,一怒之下,在夏五月的一天,突然领兵进入向国。向国刚和莒国结亲,向伯揍(做)梦都冇(没)想到女婿伢六亲不认,会拷(打)他的人,根本冇(没)有防备,向国不经打,勒哈(这下)彻底西皮(终结生命)了。
岔巴子:“哎,六亲不认我都听出了茧子,就是冇(没)裹(搞)清除。’”
嘀哆:“《左传》说:父子、兄弟、姐妹(父亲的姐妹)、甥舅、婚媾(妻的家属)及姻亚(夫的家属)。《汉书》说:以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为六亲”
鱼莒带着向姜回到向国。鱼莒对向姜说:“你不是要回国吗?今天我带你回来了,这里已是我的领土了。”真是“塘角码头失火——没救了。”向姜哭啼不止,是她害了向国。
岔巴子:“嘀哆,我有一事冇(没)搞明白,向姜嫁得是莒伯,按说是门当户对。莒国是个大国,各方面条件都要比向国要好些吧,为么是向姜要吵死吵活的要回家呢?”
嘀哆:“是说唦,勒(这)不紧紧是住不惯和水土不服。我想啊,鱼莒可能是个老头子,那玩意不撮了(不行了),满足不了二八佳人的生理需要吧。向姜闹着要回国,实际上是想跟他拜拜,鱼莒丢不起那个人,所以怒从心起,把她的国家给灭了。”有诗云:
向伯女儿不清汤,整天翻跷胡闹堂。(不清汤:不清白;翻跷:不安分;胡闹堂:鲜胡闹)
夫君一怒把兵出,送你回家国没了。
古有红颜祸国央,旷古难找向姜女。
向伯失国女不教,跶倒才知悔已晚。跶倒(摔倒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27 08:57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隐公把姑娘之一
自古王侯都想文治武功样样全乎,隐公也不例外。
俗话说:“柿子专捡软的捏,人找老实的欺负。”隐公为了展示他的威严,借口说极国国君对鲁国不敬,命鲁大夫司空(司空为鲁官名,位次三公,与六卿相当)展无骇带兵进入极国,鲁国大夫费庈父也想捞点便宜,抢展无骇的彩头,就发兵抢先灭了极国,可谓胜之不武。
展无骇(?-前714年)鲁孝公曾孙,任鲁国司空之职,也作司空无骇。无骇生前统帅鲁师灭掉极国,立下战功。无骇死后,鲁隐公便以祖父公子展之名赐予“展氏”, 故展无骇的儿子叫展商。
费庈父是鲁武公姬戏生二子。长子旰叔,早卒。次子庈父为鲁大夫,生子费伯,城郎居之,地为费邑(今山东鱼台)。儿子费伯抢占郎城,老子也不甘落后,看来费家在鲁国的权势熏天啊!
极国,也叫遽国,周朝初年封极国,在今山东济宁金乡县,周代一弹丸小国,姬姓国,初为鲁国的附庸。附庸国也是个国,不如揣到自嘎(自)怀里,成为自己的好。于是鲁隐公二年(公元前721年),鲁国把它彻底吞并了,这是隐公第一次对友好小国用兵,显得不莫光彩,勒(这)与鲁国礼仪之邦很不相符。
经过漫长岁月地洗刷,
一个个氏族消失了,
融入黄河长江的血液里。
经过绵长岁月地淬火,
一个个方国湮灭了,
融入华夏民族的骨髓里。
万氏千国最终汇成72个民族,
百家姓组成个大中华!
鲁隐公对外用兵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。戎国见鲁国吞并了极国,首领心里不安,连忙派使者前往鲁国请求结盟。这年的秋天,隐公为了再次加强和戎人的友好关系,终于答应戎国的请求,前往唐地(今山东鱼台县旧治东北)于戎国结盟。
九月,纪国国君纪厉侯派纪大夫裂繻来迎娶隐公的长女伯姬,这是卿为了国君而来迎娶的。(裂繻为符信,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,在这里为人名)
岔巴子:“勒(这)纪厉侯的谱也摆得太大点了吧?搁在我们武汉,哪个女婿伢结婚那天不被整得啊噗啊噗的呀!”
嘀哆:“说得也是。在古代婚礼制度中,不论女方贵贱,男方都要亲自迎娶,即使是诸侯娶妻、诸侯仍要亲自迎娶,只有天子大婚方由使者迎接女方。从纪厉侯的谥号‘厉’,就可以看出他‘暴慢无亲’、‘杀戮无辜。纪厉侯去年刚灭了夷国,挟威自重,冇(没)把老亲爷(岳父)隐公当几大个事。纪厉侯娶伯姬时年纪也老大不小,他俩娶妻时已经在位有20个年头了,加上老头(爸爸)在位16年,再加他当太子的年头,这三加二不加的,估摸他也是奔60的人了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海南
精华
9

45

主题

2067

帖子

2219

积分

版主

Rank: 13Rank: 13Rank: 13Rank: 13

积分
2219

IP属地:海南省海口市

发表于 海南省海口市 2015-5-27 09:12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段历史表述得很精致的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来自
湖北
精华
2

8

主题

264

帖子

287

积分

中士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287

IP属地:湖北省武汉市

 楼主|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-5-28 08:35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二节 隐公把姑娘之二
话说隐公女儿伯姬,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:伯姬自幼天资聪慧,且勤奋好学,知书达礼,眼看着鲁莒两国长期对立,两败俱伤,多次忠言劝父,都不奏效。伯姬嫁与纪厉侯后,夫妻恩爱,美满和顺,唯一使纪厉侯不解的是,伯姬常独自长叹,一定有什么不顺心之事。
纪厉侯关心地问她:“爱妃啊,你有什么不开心事的呀,说来听听?”伯姬总是蹙眉不语,纪厉侯再三追问,伯姬终于开口道出实情:“伯姬别鲁,别无所挂,惟鲁与莒不和,终遗大患,姬放不下心。”
纪厉侯听罢,当即击掌而笑说:“我当什么大个事?莒不听话,老子拷(打)他的人。你放心,不要多久,我定使鲁莒释怨结好。”为了让伯姬高兴起来,同年冬季,纪厉侯就与莒子在密(今昌邑东南)会盟。
纪厉侯努力说服莒子与鲁国改善紧张关系。莒子深知长期与毗邻鲁国抗衡对莒国也不利,听了纪厉侯的话,心里那个是“猫子掉了爪子——扒(巴)不得。”但是碍于面子,莒子他装着很无奈地说:“既然是您老人家出面来调停,那好吧,就按您说的办。”。
纪厉侯知道他的玩头(意思),连忙就汤下面和他商量具体事宜,随即回去撮合这件事。还么说,纪厉侯还蛮会日拢(哄)人的,冇(没)把事办熄了火,终于将两个冤家对头捏到一块了。但是,隐公也是个好面子讲味道(排场)的人,答应的不是蛮耍拉(干脆)。
岔巴子:“隐公这是‘搭着胯子抽烟——运泡子(玩味)’。”
嘀哆:“老亲娘见女婿伢——喜欢拿架子。”
莒子又怕他们翁婿两个斗笼子(托,合伙引别人上当,哄骗别人的财物);隐公也怕他搞板眼(鬼),为了会盟地点,两个人横扯皮起来,“坟顶上打得罗(陀螺)——尖撞尖”,都不让步。
纪厉侯跟得螺(陀螺)似地来回斡旋,隐公把女婿伢面子,做出让步,同意在两国交界处的闵仲山(今沂源县东里乡院峪村附近)会盟。但莒子怕中了鲁国的圈套,裹筋(坚持)要在莒地会盟;可鲁国占香因(占便宜)占惯了的,说么是(什么)都不答应,就这样,两人扯皮拉筋冇(没)谈成气,这事一拖就是八年。
岔巴子:“向姜是个糊汤(很傻)不像伯姬清白(聪明)。”
嘀哆:“不屑谈得。向姜误国,伯姬助国。”有诗云:
伯姬贤惠助父国,厉侯穿针解怨结。
向姜伯姬两相比,谁说红颜是祸水?
家有贤妻阖家欢,国有贤母家国旺。
知书达理是根本,为人妻者不可忘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,不代表本网立场,应当理性、文明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    扫一扫,用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