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雪吃酒回来后,孙仁民就把与老闻交谈的情景叙说一遍,冷雪听完啧啧称赞:“亲盟的男人个个有情有义那是没得说。”她想了想又补充道:“除了丰流是个花花肠子。” 一连几天孙仁民闷闷不乐,妹妹临终的托夫书总在眼前转来转去,他深深理解了妹妹的良苦用心,那是思民为避免老闻今后在中华园过得尴尬,主动为他所作的安排。 这天,孙仁民忍不住旧话重提,冷雪说:“是啊,日子不是一把火烧了就烧了,那是细水长流天长日久,从生理的角度讲男人比女人要脆弱,更不耐孤独。” “黄中冯芳和老闻没有血缘难得融洽,老闻总往温暖那里跑,还不晓得冯芳和闻明有么想法。” 冷雪灵机一动:“要不让他搬到书香苑来,闻明是他女儿就不会寂寞了。” 仁民看了看冷雪,沉吟了一会:“你真能善解人,这也是个办法。” 孙孝闻明下班回来,冷雪把这个意思给闻明讲了,闻明大为感激说太好了,明天就跟父亲说,让他早点过来。 晚上,孙仁民熟睡的呼噜声一阵接一阵。 第二天,闻明过去见父亲,把公婆的邀请传达了他:“爸,你要是没意见,就早点跟黄中冯芳说一说,尽早搬过来,我好照顾你。” 老闻白了女儿一眼:“指望你?你连你的孩子都没空管还能顾我。再说了,你公婆老俩口、你们小俩口,加上俩孩子,都有自己的伴,我过来算什么呢?” 闻明急了:“爸,你别固执了,我公公为你都睡不好觉。” “你们本来就有六口人了,我再来还会影响你们的生活,你公公年纪比我还大,我不好意思饭来张口。孙孝的亲爸倒是需要人帮忙,我没事过去给温暖阿姨当个帮手不是很好嘛。” “那您考虑好,却了别人的好意到时别后悔。” “你替我谢谢他们的好心,我的生活会安排好的。” 闻明悻悻地回到书香苑,看她的脸色冷雪就知道此路不通了。 冷雪安慰仁民说:“别急,再等等看。” 孙仁民年轻时在湾里被人称“小诸葛。”一向点子多,他想,难道妹妹放心不下的事还难倒了我?他嘴上再不提老闻的事,闷在心里转圈子。 这天他对冷雪说上街转转,也不要冷雪陪自己出门走了。 孙仁民来到黄中的公司门口给侄儿打电话:“黄中吧,你出来一下,我在你公司门口哪。” “舅,你怎么大老远跑来?打个电话不就行了。” “一两句话说不清,你下来吧。” 孙仁民不由分说关了手机,黄中不敢怠慢赶紧下楼,带着舅舅转弯进到名叫“仁和上品”的茶楼落了座。 “这是台湾人开的茶楼,讲的是仁义和睦。”黄中介绍说。 孙仁民望着侄儿开口道:“就是,做生意做人都应该这样。你看,你妈要归天还操心老伴的今后,把他托付给我们。你妈是带着微笑走的,我很欣慰,可是老闻呢他又耍了单,心里有苦无处说。” “我和冯芳都是搞经营的,工作没有个定点,在家呆的时间是少,他也总是显得局促,跟我们讲客气。舅舅,说实话我真的感激他,妈妈和他过得很幸福,四喜现在也亏他带。” “是啊,我们也不能薄情寡义,再说你妈生前也有交待的。” “我是支持妈**托付,让他再找个老伴的。” “你岳母也挺难的,照顾痴呆病人比看小伢难得多,现在是老闻在帮她,两边跑,送了四喜就去复式楼,到了四喜放学又去接。这样长日长时也不是个事,要说让他不管四喜他又不干,说是答应过你妈一定要帮你们带好四喜的。” “舅,你说让我怎么做才好呢?” 孙仁民呷了一口茶:“其实,你们小俩口和你岳母都离不开老闻,一边是四喜的接送,一边是丰流的护理。我看,你们都搬回复式楼住在一起么样?” 黄中没有思想准备,眼睛盯着舅舅不吭声。 “就是你们合成一个大家庭。”孙仁民兀自说下去:“特殊的阶段需要特殊的方法解决,复式楼那么大住不是问题,老闻和你岳母联手照顾四喜和丰流更周到,你们也好尽孝道,省了对老人的牵挂。” 听了舅舅的一番话,黄中也觉得这是个两全之策:“我认为这个方案倒可以,不过冯芳会怎么想我还有顾虑,她爸虽然是个中风病人,毕竟人还好好的,让两个老头住一屋,怕引起别人的闲话,冯芳是个心细好面子的人。” “这些我都想过了,有你们小俩口在家,旁人就无话可说,现在老闻他天天往你岳母家跑,那人家才有话可说,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?” 黄中认可舅舅的话,点点头答应回家和冯芳商量商量。 当晚,黄中向冯芳一提舅舅的建议,果然不出所料,冯芳说:“在同一屋子里,住着两个老头一个老太太,你让别人怎么看?我可不想让我妈被人说三道四的。” 黄中把舅舅的道理细说一遍,冯芳不好想还是不松口。两个星期过去了,黄中那边仍然没有好消息传来,这让孙仁民的意图再次搁浅。 这一天晚上,孙仁民进到孙孝的书房向儿子说起近来的心事。 孙孝听罢呵呵笑道:“爸,你真是宝刀未老哇,我们家亲属圈子的这些纠葛矛盾其实就是社会问题的缩影,我国上世纪就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,高龄化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,同时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。应对银发浪潮,必须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,你的这个想法也是打破以往固化的家庭格局,在不违背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前提下,搭建亲家或亲戚间的帮扶关系。” 听了儿子的高论,孙仁民受到鼓舞。 “我带的课题组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,为国家‘十二五’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提供依据,爸,你无意成了我的助理研究员哪。”孙孝一向欣赏父亲的见识。 受到社会学者儿子的赞扬,孙仁民很得意:“要是冯芳想通了,能配合就好办。” “爸,这事情让我来搞定,我们年青人之间好沟通,你放心吧,我会让我生父得到更多人的关爱。” 周末,孙孝邀约冯芳和黄中喝茶,冯芳说不用去茶楼,就来华丰酒店,孙孝携闻明欣然前往。 进到温馨的包间一落座,孙孝看着冯芳调侃道:“今天,我是喊你嫂子呢还是喊妹妹呀?” “喊嫂子啦。”冯芳不加思索地说。 “还是喊妹妹亲一些。”闻明插嘴说。 “你就怕吃亏哟。”黄中笑闻明。 “那随你便吧。”冯芳对孙孝回答。 “我就喊妹妹啰,你们看,我们几个关系错综复杂,是不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呀!古人为了维系亲密的关系要结盟,不知有多少歃血为盟的故事,我们的上辈结成亲家之盟,我们又何妨不是亲戚之盟哟?” 孙孝的一席话说得大家默默点头。 “台湾人最相信造化弄人,命运机缘。”黄中深深呷了一口茶。 冯芳若有所思:“是啊,这一切也许都是天意。” “闻明她爸有意帮扶我爸,你妈也希望有他来搭把手,我们做后人的何不成全他们呢?”孙孝看着冯芳。 “哥,你是真心希望吗?”冯芳问。 “有必要说假话吗?”孙孝反问道。 “不怕外人说闲话啦?” “你们一家子都回去,别人又有什么说的?” 冯芳沉默了半晌,慢慢抬起头来对孙孝说:“哥,既然你做亲儿子的都想得开,那我也无话可说了。” “那好,为我们的亲盟祝福吧!”黄中提议说。 这餐饭,从上午吃到下午,四个人相谈甚欢。 五一小长假,孙仁民的一家人都来中华园帮忙搬家,闻章华一路笑盈盈的,进了复式楼,四喜被温暖搂着亲了又亲,连丰流都把四喜的头摸了又摸。冷雪为丰流捡了几味药性很强的虫药,调整了一下方子。 回到书香苑里,冷雪再不用操心丰流的事,和仁民同样感到日子过得惬意自在,只是隔三差五地和仁民去复式楼看看丰流,看看那一大家人。 自从老闻住进复式楼,家里有老闻当帮手,温暖轻松了一大半,出门买菜购物也不用担心丰流出事。晚上,一家人沉浸在天伦之乐当中,日子一天一天飞快地过着。也该丰流有福,在亲盟的关怀下,他的大小便达到自控,手脚也不那么发僵,喜怒哀乐也分明了。 2011年7月11日,今天是世界人口日,根据孙孝的小说《亲家盟》拍摄的同名影片在华中大影城举行首映式,随后还将进行小说的签名售书活动。 这是孙孝以“亲盟”为素材创作的小说,根据池博知的人口经济学理论,计算出人口资源的人均极限值,预见中国必将出现人口骤减的趋势。 因此,每个家庭的养老问题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,他把亲盟作为一种探讨向社会介绍,旨在探寻更多更好的方法,也为国家出台更实用的政策打基础。小说一脱稿就被社会热议,这次是第三次发行。 亲盟的人全都要来看电影,他们来不仅仅是要为孙孝捧场,还要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。冷雪挽着仁民、孙孝与闻明带着孙池丰和闻萌萌来了;丰流坐在电动轮椅上,由老闻和温暖、黄中及冯芳牵着四喜簇拥着进来了;老艾率领上海癌友协会华中参观团也来了;影院里还来了市里领导和计生委的人,还有经济学家、社会学家以及华中大学人口与家庭研究所的师生们。一拨拨观众进入影院的大门,不时有人拿出一两米长的《**知青盟》、《***同学盟》、《***朋友盟》、《**战友盟》《**癌友盟》等等小横幅,用透明胶纸贴在墙壁上,孙孝环视一遍小横幅眼睛湿热了,自己探讨的课题发生裂变产生了涟漪效应,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。 影片放映完毕,大厅内亲盟成员忙呼着售书,孙孝手不停笔地签名,长桌前围满了热情的观众,上海来的癌友们也置身其中,脸上洋溢着快乐与幸福……
2012年1月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