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中玉华两人进入宿舍楼道,闻到一股浓浓的肉香味,玉中嗅嗅鼻子,说,好香啊,哪个屋里烧肉。玉华说,我们屋里吧,早上妈妈说了买蹄膀滴。玉中眼睛一亮,说,哎,是的呀。他手里握着已经拆成两根的竹篙,紧走几步,来到公共厨房,说,妈,肉烧好了吧。他凑到锅灶边,咝咝地吸气,一副陶醉的样子,说,嗯,香。刘嫂子正眯着眼往炉灶里添碎木块,说,鼻子倒尖。她扭头看看玉中,说,呦,啧啧啧,又疯一身臭汗,粘知了了。玉华回答说,嗯。他把脑袋伸过来,举起手中药盒晃了晃。刘嫂子说,粘几个知了,费多少面粉。玉中说,哦,想起来了,是玉喜生日,你还带她照了相滴。刘嫂子说,别拦在这儿,都洗手回屋,准备开饭。玉中洗了手,拿着竹篙回屋去了。玉华闷声不响,蹲在水池边处理盒子里的知了。刘嫂子说,还是我们家华子乖,不声不响闷头做事。玉华不做声。刘嫂子说,我拿回来两个西瓜,倒了瓤,他们不要了,等会儿咱俩一起瓜子抠出来,明年过年,咱家嗑的瓜子就多了。玉华说,好。玉华处理知了非常熟练,揪掉知了的头和肚子不要,剩下颈部,一坨纯的瘦肉,水一冲,交给刘嫂子 炒知了比较简单,锅里放少许油,带壳的知了肉下锅爆炒,起锅前喷点酱油,这种是要剥了壳吃里面的肉,如果多放点油,煎得透一点,可以带壳一起嚼,脆脆的,算是夏天里独特的野味。 饭菜都齐全了,刘嫂子招呼玉华说,走喽,咱们上菜喽。 刘嫂子手里端个脸盆大小的搪瓷碗,玉华跟在她身后,端一小碟知了肉,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家门。玉中说,肉来了,肉来了。玉喜上前来说,我来看哈。刘嫂子说,想吃就来劳动,啊,不劳而获,等下给他啃骨头。玉中玉喜加入到端菜端饭行列,刘家不大的饭桌上,不一会儿就挤得满满当当,主题大菜当然是大搪瓷碗里的红烧猪蹄髈,浓汤赤酱,红通通,香喷喷,其余几样,一个磕掉了漆的搪瓷盘子盛着猪油渣炒小白菜,一大碗烧冬瓜,一个咸鸭蛋切成四瓣,直接就用搪瓷杯盖装着,因为搪瓷杯盖上的小帽子顶着,杯盖呈倾斜状,还有那碗知了肉,总共五道菜,另有一小碗面条,是给寿星玉喜预备的。 三个孩子围拢到桌边,满桌子菜让他们眼花缭乱,尤其饭桌中间那碗大蹄髈,吸引他们挪不开眼睛,玉中一扭头,指着玉华说,你们看他,眼睛像吸铁石,吸到肉里克了。玉华腼腆的笑笑,往后一缩。刘嫂子说,什么哥哥,自己馋,矛头指向弟弟,快别站着了,你们两个去伙房装饭,装三碗啊,爸爸喝酒,玉喜吃面条。 玉中玉华到厨房去添饭,玉喜把各种不同规格的椅子板凳一一拖到饭桌前。 一旁躺椅里喝茶看报的刘炳根,放下报纸,说,什么这么热闹啊。他起身来到饭桌前,说,呦,这么多好菜啊。刘嫂子说,给玉喜补个生日。刘炳根说,对呀,我姑娘生日,要补要补,来,上酒。 刘炳根在最大的一把椅子上舒舒服服落座,刘嫂子拿来竹叶青酒和一个玻璃茶杯,放到他面前桌上。刘炳根说,姑娘,扒大蒜。玉喜哦地一声,跳起来要往厨房跑,刘嫂子喊住她说,这里这里。刘嫂子指了指饭桌,一坨大蒜隐藏在菜碗中间。刘炳根把抱紧的大蒜头掰散,然后玉喜一粒粒仔细扒去蒜瓣的外衣。 玉中玉华端着满满的饭碗进来,玉中喊道,饭来了,开饭啊开饭。 玉喜说,爸爸,你猜,兄弟七八个,围着柱子坐,大家一分手,衣服就扯破,猜是么事。刘柄根一本正经摸着下巴上的胡茬,装着思考说,嘶,想想啊。玉华抢着说,大蒜坨。玉喜说,二哥你莫做声,我要爸爸猜。刘柄根说,啧啧,好难呐,是大蒜头啊。玉喜说,再猜一个啊,兄弟两个一般长,哟,后面是么事啊,二哥,我忘了。玉华说,吃饭吃菜不喝汤。玉喜说,哎,吃饭吃菜不喝汤,爸爸你猜。刘炳根说,我姑娘会这么多谜语呢,真是聪明孩子。玉喜说,爸爸你快猜呀。刘炳根手里筷子竖起,在饭桌上一戳,说,筷子。玉喜高兴地说,对了对了。刘炳根说,好了,吃饭吧。他倒了半杯酒,举起玻璃杯,对刘嫂子说,你也喝点,这么好的菜。刘嫂子说,好,你先喝。刘柄根又冲玉中扬扬杯子说,你也来点。玉中说,我吃饭。刘炳根说,家里这么大个男孩,也不学学喝酒,没出息。刘炳根吱的一声喝了一口酒,玉喜举着筷子说,爸爸,我蘸一口。刘炳根说,哎,好,我姑娘陪我喝,来。刘炳根酒杯迎过去,玉喜的筷子在酒杯里蘸了一下,快速用嘴巴接住,筷子嗦得吱吱响。刘炳根说,祝咱家小寿星长命百岁,健康快乐。刘嫂子说,小姑娘家,馋酒喝。刘炳根说,我姑娘寿星,不喝酒怎么行,是吧。刘炳根把酒杯递给刘嫂子,说,该你了。 这顿饭从闹酒开场,正有序推进,三个孩子筷子伸向小白菜和冬瓜,扒饭,夹菜,吃得津津有味,玉华用手拿起一个知了肉,在嘴里完成剥壳子,玉喜也伸手拿了一个,玉中速度最快,他碗里的饭基本吃完,用筷子夹起一个知了肉,送进嘴里,连壳嚼的嘎吱嘎吱响。 饭桌中间大碗里的猪蹄髈,却无人动一筷子,似乎在等一个命令。 刘炳根两口酒下肚,砸吧砸吧嘴,伸出两只大手,直接下手进大碗里,把猪蹄髈撕成一块块,边撕边说,嗯,你还别说,这肉啊,就是香,搁谁,也拦不住嘴馋,嗯,真好,烀烂烂的。刘嫂子问,怎么样,烀烂了吧。刘炳根说,烂,手一撕撕开。刘炳根很快把一个猪蹄拆散,拿起连皮带肉的一块,递到玉喜嘴边说,来,张嘴,啊。玉喜张嘴接住,吧唧吧唧,屋里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听到肥油在她嘴里流动翻滚的声音。刘炳根挥挥油手,说,行了,吃吧你们。 接到命令,玉中玉华手中筷子伸向大碗。 刘炳根把沾油的手指放进嘴里唆,满意地看着大碗里经过处理后的蹄髈,紧紧包裹在大骨头上的肥皮瘦肉,都成碎块,孩子们无需自己费力去撕扯,一块块肉轻松送到嘴里,没人有空讲话,只听见一片吧唧声。 肚子里经过大肉垫底,三个孩子情绪不再紧绷,玉喜又开始活跃,张罗着把自己碗里的面条拿出去分享,刘嫂子说,这么点儿面条,几筷子挑没了。刘炳根说,吃一口,闺女生日,庆祝一下。刘炳根吃了,刘嫂子也吃了,玉中和玉华两个端着饭碗躲避,玉中说,捡到捡到,冇得哪个吃你的面条。刘炳根说,什么态度,玉喜,咱不给他们吃,就这么点儿了,留自己吃。 三个孩子是吃肉的主力,两个大人筷子都没有伸进大碗里,最后剩下那根大骨头,刘嫂子夹起放进刘炳根碗里,说,骨头给爸爸。玉喜说,爸爸狗啃骨头。刘嫂子说,这孩子,没大没小,尽胡说。刘炳根乐呵呵道,没错啊,这叫观察仔细,对吧,说明我姑娘聪明。刘嫂子说,嗯,你姑娘聪明,原则不要了。 大骨头处理完毕,这顿饭进入尾声,也就是泡汤阶段。玉中吃饭速度最快,有大肉和蔬菜的鼎力相助,第一碗饭被轻松干掉,他去厨房添第二碗饭回来,刘嫂子喊他,来,泡汤。刘嫂子往他碗里舀了两勺浓浓的肉汤,下面依次给玉华玉喜舀汤泡饭,剩下的,她舀了一点泡进自己饭碗里,最后端起搪瓷大碗,到厨房添了米饭回来,递给刘炳根。杯盖里的四瓣咸鸭蛋,玉中拿走一瓣,剩下三瓣,刘嫂子说,哟,还有剩的啊,有蹄髈,咸鸭蛋不吃香了,玉喜说,我要一个。她和玉华一人拿走一瓣,刘嫂子筷子夹起最后一瓣,放入刘炳根碗里,刘炳根又还给刘嫂子,说,你吃啊,肉也没吃一块。刘嫂子说,泡汤挺好,肉不消化,呐,蛋黄给你,我吃蛋白。说着,她筷子一挑,把咸鸭蛋黄挑进刘炳根碗里。 由衷地赞美一下咸鸭蛋,这个端午节时令食品,兼具美味和高能量,经过盐的腌渍,便于保存,家庭主妇们都会在端午节期间攒下一些来,慢慢吃,以对付细水流长的日子。就稀饭,咽干饭,一个咸鸭蛋一磕,便能够带下去一大碗饭,或是哪一顿饭桌上伙食差一点,又是咸鸭蛋出面救场,充当平衡膳食结构的角色,蛋白质和脂肪即刻得到弥补。有人家一个夏天都靠它撑门面。 刚到武汉那会儿,刘嫂子学当地人做排骨煨汤。在武汉人饮食当中,砂铫子煨排骨汤是十分经典的传统美食,最为常见的是猪排骨配莲藕,一口陶制砂锅,武汉人称作砂铫子,里面放入猪排骨和莲藕,加水没过食材,一定要用煤炉子,大火烧开后,封炉子小火慢慢煨,通常会煨上半天时间,也就是三四个小时后,煨至排骨软烂,莲藕粉糯,汤底呈粉粉色,连汤带食材添一碗出来,撒上胡椒和香葱,香味随风飘出去,馋倒一众四邻街坊,有人会一拍大腿,嘱咐家里女人说,明儿也克买点排骨回啊,煨个汤,欠死了。罪过啊,美味无边界,美味不是错。看似简单一铫子汤,却极有讲究,根据时令季节或食材疗效,搭配上也有所不同,排骨配藕,有补血功效,一般作为冬季进补,排骨配海带,清火消暑气,适宜夏季食用,又或者是排骨配白萝卜,顺气助消化,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更多的搭配。 不过,计划定量情况下,能吃到肉已经非常难得,买排骨意味着花钱花指标买一堆骨头,太不划算了,所谓生计无着,遑论享受,以至于经典的煨排骨汤仅仅作为一种仪式存在,节假日,或家有喜庆的事,或招待贵客,隆重的拿出煨汤铫子来,煨一铫子排骨汤,平常日子很难享受到。 人们节俭过日子,精打细算,巧妙利用,政府分配到各家副食本上的猪肉计划,大部分用来买板油,肥肉,炼成猪油炒青菜,炒剩饭,或作其他点缀。往往家里大人在厨房炼猪油,家里孩子候在锅灶边,看锅里白白胖胖的肥肉或板油一点点萎缩变小,颜色也渐渐变成黄色进而变成褐色,成功变身为猪油渣,孩子们不惜烫到嘴,不顾大人的吼骂,迫不及待抓起来往嘴里塞,那个香啊,插上翅膀可以飞。也有撒盐撒糖拌匀了吃,让美味升级。 刘嫂子盘算过了,同样带着骨头,猪蹄髈比猪排骨的优势要超出很多,蹄髈外面一层肥厚的肉皮和它下面包裹的肥肉,既美味,油水也厚,也不腻,还有最里层的瘦肉,也是大块大块的,扎扎实实的硬货。所以,她不再买排骨回来,一只大蹄髈,足以让家里三个孩子解馋。 见一家人吃得开心放松,刘炳根说,这次我在北京啊,还赶上个大事儿。玉喜说,爸爸,么时候带我克北京玩哈子吧,大哥都克了滴。刘嫂子说,哟,还真是啊,只有玉中去过,两岁大点,玉华玉喜,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北京看看。玉喜说,爸爸我也想克,看那个大鞋子,小鞋子。刘炳根说,别急,有机会。玉喜说,么时候。刘嫂子说,玉喜,爸爸要工作,有机会就带你去。刘炳根摸了下玉喜脑袋,说,爸爸一定带你去北京,啊,放心,哎,你们听我说啊,你们是没看见,那北京啊,满大街人啊,那叫一个轰轰烈烈,知道为啥吗,要几百上千号人,在一块儿演一个舞蹈,你说阵仗大不大,舞蹈名字叫什么,叫东方红,名字够响亮吧,还有啊,更厉害的,知道谁主事儿吗,就是总指挥,亲自来管这个舞蹈的排练,周总理,你们说,是不是大事儿,听说,好些个中央大首长都出来参与了,还不少名角儿在里面演呢,说是要在今年国庆节要演出。 刘炳根看大家一个个闷头吃饭,说,哎,你们都听明白没有。刘嫂子说,在听。刘炳根说,这事儿大吧,中央领导都出面了,周总理。玉华冒出一句,说,我们这里又看不到。刘炳根说,那是啊,北京首都的人,像这种机会是比我们要多,那没办法,这么大场面,我们是捞不着看了。玉华又说了一句,我们晚上有电影。玉喜喊道,哎,有电影,我们有电影看。刘炳根说,闺女,发糖。玉喜说,哦,发糖了发糖了。她从口袋里拿出糖,每人发一颗,发到刘嫂子面前,刘嫂子说,我不要。刘炳根说,吃一颗,闺女生日。刘嫂子说,好,吃一颗。
|